一面是大量人形机器人开始踏入工厂,成为汽车装配线上的“流水工人”,另一面是仿生机械臂以肉眼难见的精度缝合小鼠脑血管,这种看似割裂的图景,恰恰勾勒出行业的两极生态。
据透露,美团希望抓住这一次的AI机遇,建设大规模、全品类、有纵深且生态健康的本地商业系统。
在今年两会上,记者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工智能”。在与代表委员的采访交流中,大家都在分享自己对人工智能的观察和思考。之所以如此关注人工智能,在于其赋能千行百业、便捷千家万户、升级万亿终端的颠覆性作用,及其开辟多个万亿级市场空间的巨大潜能。
梳理今年报告中的热词可以发现,除了“发展”“建设”以及“经济”等高频词汇外,今年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一系列与信息通信技术(ICT)相关的新词,如“具身智能”“6G”“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这些新词不仅反映了中国政府对前沿科技的高度重视,也揭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然而,真正让万千普通人更关心的是,人形机器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距离还有多远?此前,春晚同款、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线上首发开售——这似乎是一个信号。然而,上线后不久,该产品就从京东下架,客服称不再面向个人进行销售。
最近,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昔日的“大力出奇迹”模式正因为新技术的出现而改变,传统自动化工具也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如同隐形的效率引擎,重新定义着企业运营的底层逻辑。
进入仓库4.0,物联网(IoT)将把这些存储丛林变成超高效、边缘感知的物流大师。这就像给你的仓库一个大脑——一个永远不会忘记,永远不会把东西放错地方,也不会被猫视频分散注意力的大脑。
近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了我国牵头制定的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IEC 63310《互联家庭环境下使用的主动辅助生活机器人性能准则》)。
而在“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这两个热门赛道掀起的产业浪潮中,芯片宛如新兴科技领域的关键“胜负手”,迎来新一轮变革与机遇。值得注意的是,这不仅是国际巨头角逐的舞台,也点燃了众多国内芯片企业的热情与斗志,在未来的竞争版图中,试图抢占先机。
2024年,在国家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驱动下,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保持稳步上升,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较快。展望202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应用领域加速拓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会议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机器人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家对机器人产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出台一系列重大政策,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