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硅基生命”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杨杰提出,未来,“碳硅融合”会成为必然趋势,信息通信业应主动开辟“碳硅融合创新”的新路径,在加快下一代通信网络演进的同时,加快构建数实融合训练场和数字可信底座,布局6G网络、全光网络、量子计算、数字孪生等多项前沿技术,让AI发展更好地造福人类。
通知提出,试点工作重点聚焦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缓解家庭养老照护压力、弥补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人力缺口、促进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分阶段实施一批智能养老服务机器人攻关和应用试点项目。
世界正迎来人形机器人量产的关键拐点。2025年,特斯拉Optimus、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波士顿动力的Atlas等人形机器人将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将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和企业组织形态。
据报道,亚马逊即将在其旧金山办公室的“人形公园”内测试人形机器人,以取代部分人工配送岗位,削减运营成本;公司还同时在测试Rivian电动货车与机器人的互动,为其主营业务——全球包裹配送——的自动化铺平道路。
理论上,自动驾驶与具身智能在核心技术上具有高度的复用性,能够共享技术积累,这是智驾厂商纷纷跨界具身智能的主要原因,可是集体转身的背后可能更多的还是行业困局,而具身智能也未必是智驾厂商们的“救赎”。
在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当下,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概念加速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灵巧手被称作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的 “最后一厘米”,其重要性源于人类手部结构的复杂性与精密性。
从“首跑”迈向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全面“领跑”目标,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前瞻布局,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系统施策,构建合力。“点”上,要做强关键环节,集中资源支持已取得领先优势的技术和团队。
苹果的研究表明,这种结合训练方式不仅成本效益高,还能显著提升机器人表现。尽管目前仅展示了机器人灯原型,但据传苹果正在研发面向终端消费者的移动机器人,可执行家务和简单任务。
从车展可以看出,车企们对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布局愈发密集,根据有界UnKnown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19家知名车企涉足这一赛道。而仔细查看会发现,这股车企造"人"热可以分为两波:第一波是马斯克点的火,第二波是AI添的柴。
近年来,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爆发,AI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消费电子市场。从2025年CES上AI玩具的火爆,龙年春节之后至今,众多国内的技术公司不断发布集成了豆包、元宝等国产大模型AI平台的智能产品,将AI玩具变成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产品赛道之一。
据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称,机器人垃圾分类行业正进入关键发展阶段,这得益于人们对垃圾管理系统自动化、可持续性和运营效率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硬件和软件领域的尖端创新,它们正在彻底改变垃圾识别、分类和处理的方式。
有研报预计,随着AI与具身智能技术的成熟,AI+玩具会成为市场爆发方向之一,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超过300亿。当玩具被赋予AI功能后,不但身价倍增,销售额也跟着蹭蹭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