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据资源规模优势持续扩大,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进程进一步提速,更多“沉睡数据”有望被唤醒。专家分析,作为全球首个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的国家,中国已初步构建起门类齐全的数据产业链。
公共数据是全社会共有的资源和财富,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应坚持普惠共享原则,以最大程度地增进公共利益。然而,在地方实践中,公共数据供给的共享普惠原则存在“落空”现象。
知识库本来是为了打破信息孤岛,如果设计不当,千人千面”个性化服务,反而会变成新的隐形壁垒,让团队之间的认知越来越割裂,形成真正的“数据鸿沟”。
公共数据流通使用的制度基础与现实成效。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完善政策体系,制度设计不断深化,数据要素价值得到了极大释放。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中发〔2024〕18号),健全精准高效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专业化水平,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现就进一步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出如下意见。
边缘AI的实现原理是将人工智能算法和模型部署到靠近数据源的边缘设备上,使这些设备能够在本地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和决策,而无需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的云端服务器。边缘AI的实现旨在将人工智能能力下沉到边缘设备。
5月21-5月23日,由中国软件联合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中电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信息化观察网组织举办的第二期首席数据官高级研修班圆满落幕。本次研修班汇聚了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的顶尖专家,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AI赋能、数据安全等核心议题,为学员带来了一场高规格、高质量的知识盛宴。
重点平台积极响应,签署“算法向善”南宁宣言,完善算法推荐内容审核,开设专门网站、频道或账号集中公开算法规则原理,开发上线“茧房评估”“一键破茧”等创新功能,完善用户兴趣偏好管理服务,提升算法推荐内容多样性。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来自微软的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推出了首个大规模大气基础模型 Aurora,其可以更准确、更高效地预测空气质量、热带气旋路径和海浪动态以及高分辨率天气预报。值得注意的是,与最先进的数值预报系统 IFS 相比,Aurora 的计算速度提升了约 5000 倍。
截至目前,中国数据领域相关企业超过19万家,数据产业规模超2万亿元。按照2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测算,2030年中国数据产业规模将达7.5万亿元。
此次荣获“2025新质品牌影响力·匠心品质产品”称号的产品-“区域经济数字治理创新操作平台·数智ONE”,作为数字治理领域的标杆平台,其底层数据治理体系采用DAMA框架,通过BERT+BiLSTM模型实现实体关系精准抽取,结合GIS系统构建动态产业热力图,将区域经济态势更新频率压缩至分钟级。
近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区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行动方案》是国家数据局首次向地方数据管理部门印发的指导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