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科技创新越来越显现出核心要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在依据本地禀赋确定发展重点方向的基础上,努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建立以企业为主导、需求为牵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共融共舞”。
“物联网造福人类”——应用物联网技术改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通过展示物联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积极、现实的应用,颠覆了通常“厄运和悲观”的技术叙事。
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当前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之一。这场迅速升级的危机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来减轻其有害影响。人工智能(AI)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解决许多与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相关或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
为进一步规范自治区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行为,加强生态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促进全区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结合工作实际,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制定了《加强社会化生态环境检验检测机构及其检测质量管理规定(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元宇宙,这个融合了虚拟与现实的数字空间,不仅引领了科技发展的浪潮,更可能成为我们对抗气候变化的一大助力。康奈尔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它还可能对环境产生有益的影响。元宇宙的发展有望在本世纪末之前为地球降温0.02摄氏度,这或许是我们未曾预料到的环保利器。
“十四五”期间,能源结构明显改善,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新能源供应系统及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产业结构调整初具成效,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和县域污水处理厂数量由2016年的3552座增长至2020年的4326座,复合增长率达5.05%,2022年我国城市和县域污水处理厂数量将达4706座。面对数量众多的排污口,如何高效排查,实时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民生活环境的优劣。
通过智能手环、智能电子工牌或智能定位手机等设备采集的数据,及时获取环卫工人的位置信息,更直观地了解环卫工人的工作覆盖范围、每个时段的清扫工作量等,平台不但能实时掌握环卫工人的具体位置,而且遇到突发情况时,环卫工人还可以向平台求救。
随着地震监测预警台站建设的不断推进,成都高新区已经实现了辖区内公立中小学、社区地震预警全覆盖。通过社区广播、手机、电视等多种途径,在地震波到达前发出预警,有效保障社区居民人身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