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利用效率低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高耗能是数据中心最受关注的负面标签,我国数据中心2020年用电量超过2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7%。预计到2025年数据中心用电量将突破40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4.1%,是十足的“吃电”大户,低效率运行的数据中心更加重了这种用能负担。
随着重组科学技术部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落地,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以企业为核心的科研体系建设,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投入,加深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协作机制,提升企业作为需求侧的成果吸纳能力和作为供给侧的成果转化能力将成为科技型公司的重点突破方向。
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结合,是数字中国的具体应用落地,而数字基础设施与数据要素则是整座数字中国大厦的底座。
从“双碳”战略加速落地,到低碳纳入“十四五”工作报告,先后出台“双碳”工作意见和行动方案,为城市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智慧城市迎来新发展机遇同时,也亟需寻找抢占机遇的突破口。
新基建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上升。而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密织“5G+千兆”精品网络,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丰富智慧家庭场景,美好的智慧生活离不开运营商中国电信的助力。
商业宽带互联网卫星、遥感卫星等所有在低地球轨道运营的卫星将直接[参军],融入军方的卫星体系成为大趋势。
新基建进入发展新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场景创新”成为新基建的开发范式。新基建将激发各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找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融合之路。
物联网是“新基建”的核心要素,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节点。传统制造企业已不再是埋头造东西了,而是通过收集产品的各项使用指标、用户习惯等数据,优化产品,提升用户满意度。
短期来看,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1-2年仍将保持高景气,预计2023年中/欧/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分别达到2,049/861/427万辆。
在过去的一年,各行各业的发展仍处于高强度挑战的状态,而物联网作为一个正在快速成长的新兴行业,这一年也看到各个细分产业日新月异,在这一场充满不确定的挑战中依然看到许多企业的创新与突破的迈进。
回顾光伏产业的20年,它的成长性、变化性,往往与周期性紧密相随。光伏产业除了要跟随行经济大环境有经济周期以外,还会有补贴退坡、技术更新迭代带来的行业内独有的周期。
《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显示,计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个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对数字经济肉眼可见的拉动作用,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加码AI算力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