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的算力发展规划已完成系统部署。在未来,将牢牢把握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浪潮,不断壮大算力规模,提升产业供给能力,着力构建我国算力发展新格局,为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近日,福建印发了《福建省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布局提升算力基础、提供普惠算力服务、推动数据开放应用、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等十条具体措施。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信通院测算,去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1.8万亿元。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经济增长。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算力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据信通院测算,去年中国算力核心产业规模1.8万亿元。算力每投入1元,将带动3~4元的GDP经济增长。
近年来,因为AI需求驱动,诸多行业领域对算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而算力的供给受限于高性能芯片的供给,只能做到线性增长,导致供不应求,甚至“算力焦虑”。算力产业链的格局重塑已经开始,国内计算产业正在发生史无前例的重大变化。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作为长周期、重资产运营项目,使用周期较长。同时,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对作为数字技术底层支撑的数据中心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今年初,随着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大批生成式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企业对于算力的需求愈发强烈。
作为数字经济的发展前沿、算力应用的创新高地,近年来,上海市始终围绕做强做优算力产业持续发力。
2023云天大会还设置了8大分会场,分别围绕绿色算力、无线通信、算力生态、算力服务、数字赋能、网络安全、金融科技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主题方向展开,对数字产业展开了专业、深入的讨论,从产业视角观察发展趋势,汇聚专业观点,共探发展未来。
《报告》认为,算力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加大算力投资可能带来一国(或地区)稳态经济增长率的跃升,算力先发国家或地区的优势会随着算力投资比重的增加进一步获得强化,算力资本、算力服务协同互补,赋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算力作为新型生产力是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底层动力,其供给规模受限与需求指数级增长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传统计算范式正在失效,计算模式从中心式演进到分布式,再到云计算阶段,即将进入融合智能计算阶段,标志着新计算时代的开启。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新生产力,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开展,国家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
8月31日,第十八届中国IDC产业(长三角)年度大典在上海万达瑞华酒店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以“AI造物算引变革”为主题,汇聚了政府主管机构、学术、企业等各界人士,共同探讨AI算力产业和数字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