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 将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互联时代,带来全新的应用场景、设备和服务。无线网络有望变革通信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数据速率、超可靠的连接、更深入的沉浸式体验、无处不在的覆盖范围、AI 原生功能和量子安全性,构建广阔的智能边缘。
作为新一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助力实现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跨越。6G网络空间的安全既是6G自身发展与价值充分体现的重要前提,更是未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众所周知,从5G到6G的转变将需要半导体技术、电路、系统和相关算法的彻底升级。例如,其中涉及的主要半导体元件,也就是由一种名为氮化镓(GaN)的神奇导体制成的射频放大器,需要速度更快、功率更大、可靠性更高。
6G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在连接速率、网络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通过支持沉浸式交互、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6G将推动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确立了6G框架,明确6G是支持“沉浸式通信(超高速率)、大规模通信(超大连接)、超高可靠/超低时延、天地一体、通感一体、通智一体”的下一代移动信息通信技术。那么,6G将如何实现“数字孪生、万物智联”愿景呢?
中国电信研究院持续开展 6G 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攻关,依托中国电信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以下简称“大科创装置”),自主研发并建设了 6G 分布式网络试验平台,开展 6G 网络关键特性的测试验证,为 6G 候选架构和技术选择提供基础依据。
6G有望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更高的能源效率,以及将更多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能力,有望彻底改变我们与周围世界的沟通和连接方式。然而,6G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实现之前,还有许多技术和监管挑战需要克服。
6G作为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全球科技的制高点之一,对未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2024年,全球6G标准化工作进入实质阶段,6G网络产业化正式开启。其中,6G安全作为6G焦点技术之一,在全球备受关注。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王江平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6G 等新领域新赛道。同时,支持企业打造智能制造“升级版”,聚焦典型行业的智能制造技术应用,梯度培育一批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的智能工厂。
在5G时代,中国移动已经担任了无线场景与需求、网络架构标准的报告人,并首次牵头系统架构的设计。进入6G时代,中国公司的领导地位进一步提前,显示出中国在全球通信技术发展中的影响力。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对于第六代移动通信标准(6G)的期待日益高涨。6G作为移动通信领域的最新技术,不仅继承了5G的优势,更在通信速度、连接能力、时延等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业界普遍认为,6G的通信能力将是5G的十倍以上,将实现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转变。
6G网络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预计将在2030年代开始商用,它将对现有的通信技术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