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科研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量子微纳卫星与小型可移动地面站之间的实时星地量子密钥分发(QKD),并在中国和南非之间相隔12900多公里的地面站之间成功建立量子密钥,演示了对图片的“一次一密”加密传输。
为确保四川某城区通信网络的高效运营与稳健发展,今年4月,四川中国移动某分公司正式携手itc保伦股份,共同打造集实时监控、快速响应、智能决策、高效协同于一体的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旨在通过智能化升级,全面提升通信网络应急指挥调度效率与水平。
6 月 5 日,市场研究机构 Omdia 发布最新报告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下,全球 6G 网络商业化进程显著提速,预计 2027 年至 2030 年将成为 6G 技术的导入期,并于 2037 年起成为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
布里斯托大学领导的研究可以通过使基于 GaN 的射频功率放大器更快、更强大、更可靠来增强 6G 传输。该项突破发表在《自然电子学》杂志上,利用多通道 GaN 晶体管中的锁存效应来提高射频设备的性能。
我国在此次会议中表现亮眼,提交的关于无线接入建议书修订、智能交通新报告起草等 12 篇文稿,大部分内容被会议采纳,其中我国自主研发的星闪标准被正式写入会议修订的无线接入相关建议书,成为一大亮点。
这一举措旨在解决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行业面临的频谱紧缺问题,尤其针对SpaceX星链等大规模星座系统的需求。FCC对频谱政策的态度的重大转变,势必给卫星通信领域注入一剂强心剂,推动卫星通信领域“军备竞赛”进一步升级。
6G 将开启一个前所未有的全球互联时代,带来全新的应用场景、设备和服务。无线网络有望变革通信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数据速率、超可靠的连接、更深入的沉浸式体验、无处不在的覆盖范围、AI 原生功能和量子安全性,构建广阔的智能边缘。
作为新一代数字信息基础设施,6G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助力实现从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的跨越。6G网络空间的安全既是6G自身发展与价值充分体现的重要前提,更是未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稳定运行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Open RAN的软件成熟度还困在网络优化所需的AI/ML算法升级等方面时,包括中国三大运营商在内的全球主流运营商,已经设定要在2025年实现L4级高阶自智网络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启波澜壮阔的新征程。
如今,以卫星通信为代表的非地面网络(NTN)成为物联网的一个热点领域,通过卫星物联网,为此前服务不足的地区提供无处不在的连接解决方案。而在卫星物联网发展过程中,3GPP阵营和LoRa阵营又一次相遇,借助各自的技术体系不断推进商用。
6G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将在连接速率、网络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通过支持沉浸式交互、智能交通、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应用场景,6G将推动多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近年来,通信建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通信建设工程点多、面广、施工期短等特点愈发突出,项目组织模式也随之变化,对现有的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