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新能源车市场仍将保持增长,国内零售渗透率将超过50%,全年销量达到1600万,自主品牌占有70%的市场,高阶智能驾驶有望在中、美两国落地。
ESS电池用于电网储能等场景以调节电网负荷等,EV电池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早期二者因技术、市场需求、成本等因素分化界限不明显,随着发展,二者基于不同应用需求在性能、成本等方面出现明显分化。
罗兰贝格与华汽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报告2024》认为,中国车企出海的窗口期已经出现。“中国已具备汽车产业全球化突围的核心要素,或将孕育下一代全球一流车企。”罗兰贝格全球高级合伙人、亚洲区汽车业务负责人郑赟表示。
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研报《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趋势及合作方向》。研报认为,加强多领域、多维度的协同合作,形成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生态,是解决区域不均衡性,实现全球极具雄心的汽车转型目标的必然路径。
汽车产业正在加速变化和重塑,如何把握新的发展形势并科学应对,是企业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日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研报《汽车产业趋势性结构性变革与大型汽车企业发展战略》,详细剖析了全球汽车产业趋势性结构性变革趋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结合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进一步提高相关技术要求,强化安全环保责任,推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技术水平提升,技术指标提高,旧版《规范条件》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导作用有所减弱。为引导企业有序投资、有序发展,防止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规范条件》进行了修订。
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地方就是“三电”:电池、电驱、电控,这三大系统构成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三大系统。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动力电池系统、电驱系统也出现了变化。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年产突破1000万辆大关,带动了充换电设施行业快速发展,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服务网络。然而,充电基础设施仍存在布局不够完善、结构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
全固态电池是全球公认的下一代电池,被列入中国、美国、欧盟、日韩等主要国家的发展战略。全球企业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全固态电池成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竞争的关键制高点。
回顾2024年,“低空经济”取代造车、元宇宙、大模型成为又一大科技热词,从2021年2月份开始,“低空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相关规划里,这个赛道就一直备受瞩目,今年终于有了一丝要爆发的迹象。
明年,注定是车企们血战的一年,从新车发布来看,已经有不少车企计划明年推出多类型车型,并在性能和性价比上“卷”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