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将许可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394批)以及经商国家税务总局同意的《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七十三批)、《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七批)予以公告。
据央视报道,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王春阳研究员联合国际团队近期取得重要突破,利用原位透射电镜技术首次在纳米尺度揭示了无机固态电解质中的软短路-硬短路转变机制及其背后的析锂动力学,研究成果5月20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刊》。
最近,蔚来的NT3.0平台和NT2.5平台车型上,重新出现了OBC的身影。蔚来曾在2021年推出的NT2.0平台上,全系车型取消了交流慢充口,仅保留直流快充口,当然,也就不需要OBC了。
几年的狂飙之后,新能源汽车前进的脚步已有些迟滞,跨越与回落的反复之间,其渗透率迟迟难以真正地跨过那条象征着时代交替的红线。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对垒正迈入技术与需求的持久拉锯战阶段。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演进历程中,碳化硅(SiC)技术已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力量。作为第三代半导体的代表材料,SiC 凭借其卓越的性能优势,已深度融入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系统,开启了新能源汽车性能提升与技术创新的新篇章。
我国低空经济发展虽取得一定进展,但在空域管理、基础设施、人才与产业创新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未来应优化空域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养、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完善安全监管体系,以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报告基于10位专家反馈,预测了到2030年欧洲电动汽车可能出现的四种情景。通过分析上述情景,报告提出欧洲必须利用现有和制定新的政策工具促进和保护电动汽车行业,并建立有意义的伙伴关系,以激励欧洲电动汽车制造业发展。
近日,宁德时代发布钠离子电池品牌“钠新电池”的消息,再度将这项电池技术置于聚光灯下。宁德时代称,其钠新乘用车电池能量密度达175Wh/kg,比肩磷酸铁锂电池。该电池支持峰值5C的充电速率和500公里续航,循环寿命超1万次,预计于今年12月量产。
智能驾驶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的核心方向,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随着技术研发不断深入推进,产业生态逐步完善,2024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的渗透率达到55.7%,智能驾驶正从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加速转型的背景下,汽车热管理系统作为新能源汽车性能的核心保障,迎来爆发式增长机遇。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新能源汽车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当前,数智化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智能驾驶、智能制造到智慧出行,数智化正重塑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智能化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与用户体验,更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以下简称“新版《安全要求》”)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6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