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无人驾驶技术在软硬件的代际差距不断缩小,竞争会自然而然地由技术转移到实际提供服务一侧,这意味着将会考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实际提供服务是实现无人驾驶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规模越大越容易积累经验与实力,所以成本与收入、规模与效率的平衡变得尤为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与迪拜道路和交通局(RTA)的签约,让萝卜快跑成为全球首个与政府部门合作、规模化开启无人驾驶布局的无人驾驶公司。这样的突破来之不易。尤其是在当下“不出海,就出局”的时代背景下,萝卜快跑的解题方式,值得深思。
近日,中国民航局分别向广东亿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两家公司颁发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perator Certificate,OC)。这是中国民航局首次向企业颁发此类OC。这也意味着,广州穗港码头和合肥骆岗公园不久后将成为首批商业运营点,提供付费载人运营服务。
通过各项统计数据都能够看出,我国在无人机领域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并形成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同时,目前低空经济已经在国家和地方层面被广泛提及,无人机作为其中的关键设备,未来的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全国首个“无人机 4S 店”—— 低空经济智能化设备展销中心(以下简称:展销中心)于 12 月 26 日在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彭州“天空之眼”投入试运营。
低空经济已成为2024年的讨论热词,所谓“低空经济”是指以各类低空飞行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目前,国内低空领域主要以3000米以下非管制空域为主,涉及通用直升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等。
从这个意义出发,农业无人机不只是重塑了农业和农村,更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当秭归的故事复现在其他地方,当更多无人机飞翔于田间山野,受益者除了农民,还有我们每个人。
回顾2024年,“低空经济”取代造车、元宇宙、大模型成为又一大科技热词,从2021年2月份开始,“低空经济”的概念首次出现在相关规划里,这个赛道就一直备受瞩目,今年终于有了一丝要爆发的迹象。
今年以来,低空经济热度持续上行,“低空经济”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热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飞”得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顾名思义,所谓低空经济,就是将高度不超过3000米的空中区域视作像海洋、土地一样的资源,如果善加利用,那么也能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
物流配送、应急救援、特色文旅……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自今年以来,低空经济频频“出圈”,在为生产生活赋能增效的同时,催生着一个万亿元级的大市场。
随着特斯拉的加入,无人驾驶“iPhone时刻”的降临或将进一步加速,但在这一过程中,安全性的监管以及Robotaxi的规模化盈利问题,仍将是一场漫长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