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导体行业持续演进的进程中,先进封装技术已一跃成为各大晶圆大厂激烈角逐的战略要地。
随着半导体器件不断向高性能、小型化方向发展,传统的焊球互连方式在高密度封装中逐渐暴露出诸如布线密度低、热管理差、信号完整性不佳等问题。在此背景下,铜柱凸块(Cu-Pillar Bump)技术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先进封装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LED封装胶作为关键材料,对LED芯片的光效、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近期,上海大学绍兴研究院张齐贤教授团队在先进半导体封装材料领域实现了核心技术突破,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封装材料。
多芯片组装的发展以及边缘传感器数据价值的不断增加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引发了人们对模拟电路安全性的质疑。
IBM 和 Deca Technologies 在半导体封装领域结成了重要联盟,此举将使 IBM 进入先进的扇出型晶圆级封装市场。
异构集成——一个涵盖众多不同应用和封装要求的总称——具有将采用多种不同工艺的组件整合到单一封装中的潜力。与将相同组件集成在单片硅片上相比,这种集成方式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并带来更高的良率。
在半导体行业步入“后摩尔时代”的当下,芯片制程工艺的物理极限倒逼技术创新转向封装领域。先进封装技术凭借其突破传统封装的高密度集成、高性能优化及成本优势,成为推动AI、HPC、5G等前沿领域发展的核心引擎。
SEMI今日在其材料市场数据订阅(MMDS)中报告称,2024年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收入将增长3.8%,达到675亿美元。整体半导体市场的复苏,以及高性能计算和高带宽存储器制造对先进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支撑了2024年材料收入的增长。
传感器设计的微型化正在达到新的基准,不仅在外形尺寸方面,而且在性能和集成度方面。
当晶体管微缩逐渐逼近物理极限,半导体产业的创新重心正悄然从芯片内部转移至芯片外部。作为芯片性能的 “第二战场”,封装材料领域正经历一场从依赖硅基材料到多元材料体系重构的深刻变革。
传统“存储墙”(由于存储系统的性能限制,导致计算机整体性能无法有效提升的现象)问题成为算力提升的瓶颈:数据在存储器与处理器之间的搬运速度远低于计算速度,导致能效比低下。
在国内的芯片制造行业中,封装产业可以说是发展最好的一个环节。并且中国封装产业通过技术引进、并购整合和持续研发,已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企业进入全球封测营收前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