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已经深深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智能手机,自动驾驶汽车,到电子商务和医疗健康,AI无处不在。AI现在已经可以自动驾驶汽车,诊断疾病,甚至在复杂的棋类游戏中击败人类冠军。但是,AI的能力远未发挥到极致。
量子芯片的设计离全链路打通还有一定的距离,即便是大厂也是如此。这是因为量子计算的研究尚不成熟,无论是结构、材料都还存在差异较大的技术方向,所以大部分厂商还处于技术积累的阶段。
近日,媒体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制出第一代商业级半导体量子芯片电路载板,可最大可支持6比特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封装和测试需求,使半导体量子芯片可更高效地与其他量子计算机关键核心部件交互联通,将充分发挥半导体量子芯片的强大性能。
尽管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定义了我们的现代世界,但仍有一些任务是经典计算机无法很好地处理的。例如,开发室温超导体将有助于解决世界能源问题,但研究受到阻碍,部分原因是经典计算机,无法模拟具有许多纠缠粒子的量子系统。
量子计算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技术,利用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量子物理特性执行计算。传统的晶体管使用二进制数据编码0和1表示不同的状态,如同硬币的正反面。
传统量子理论对此的解释是,量子世界中,粒子的状态存在于许多个可能性组成的一团“迷雾”中,可由一种被称为“波函数”的数学方程来描述——量子粒子只有在被测量时才会坍缩成单一的确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