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的发展可以使数据中心受益。量子计算的潜在用途包括改善供应链、金融建模、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优化。
近日,谷歌 Quantum AI发布的一项研究(论文链接在文末)引发安全业界广泛关注:只需一百万个“嘈杂”量子比特(noisy qubits),即可在一周内破解RSA-2048加密算法,所需资源相比2019年谷歌自身估算减少了20倍,远快于此前普遍预测的技术时间表。
近日,中电信量子集团发布了全球首个融合量子密钥分发(QKD)和后量子密码学(PQC)的分布式密码体系,基于该体系的跨域量子密信电话横跨超1000公里成功接通。该体系为用户提供端到端抗量子计算的密钥分发与密钥全生命周期管理,已具备商用能力。
建筑环境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的变革。曾经被动且静止的建筑,如今正逐渐演变成智能系统——能够主动感知、解读并响应周围的世界。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和集成数据平台的融合正在推动这一转变。
近期量子计算技术不断突破,IBM发布Flamingo设备、微软探索Majorana量子比特,科技巨头与初创企业携手推动车载量子应用商业化。政府与行业正推动量子工业化,但认知误区和安全隐患仍待破解。
量子传感器利用量子现象,与传统传感器相比,灵敏度大幅提高,开辟了各种新的应用,包括电动汽车 (EV)、非 GPS 导航、医学成像和通信。业内专家将此称为“第二次量子革命”。
量子计算基于量子力学的原理,与传统的经典计算有着本质的区别。2025年,量子计算领域迎来了诸多重大突破,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量子技术自身的发展,也为相关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量子计算很可能成为中期内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利用物质在亚原子层面上的特性,通过利用纠缠和叠加等奇特现象,某些类型的计算可以大幅加速。这些计算包括识别庞大数据集中的模式、解决涉及多个变量的复杂优化问题、加密信息的密码学等。
量子计算云平台通过将量子计算资源与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为量子计算的普及和应用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不仅降低了量子计算的使用门槛,还推动了量子计算在多个领域的应用探索。
半导体创新持续推动了对新材料、3D 芯片架构和替代计算范式的研究。尽管半导体行业已经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突破,但问题仍然存在:摩尔定律之后会发生什么?
当地时间本周三(2 月 20 日),微软公司宣布推出其首款量子计算芯片,命名为 Majorana 1。微软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同行评审论文中详细阐述了该研究成果,他们创造了一种由砷化铟和铝制成的新材料,并在芯片上集成了 8 个拓扑量子比特,且有望最终扩展至百万个。
随着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其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尤其是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安全问题。量子计算的出现为物联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