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数据自由流通,更多停留在纸面承诺。想流通,信任机制跟不上;想保护,效率被掣肘。本质上,全球难以解决一个现实悖论:在缺乏天然信任的多主体环境下,数据要如何既能自由流动,又能绝对安全?
碳足迹通过量化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联,将生态环境影响转化为可测量、可比较的数据指标,重塑从“谁排放谁负责”到“谁消费谁负责”的责任体系,进而倒逼技术创新、政策优化与行为变革。数据质量作为碳足迹管理的核心基石,直接决定核算结果的科学性、政策设计的精准性、市场机制的公正性以及国际合作的互信性。
随着大都市地区向智慧城市发展,尖端技术的融合对于改善基础设施和保障公共安全至关重要。边缘计算处于这场革命的前沿,它能够在更靠近源头的地方实时处理数据。
数据是训练AI能力的“原料”之一。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29日举行的“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主题交流活动上,由国家数据局指导的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将强化标准引领,分三类建设高质量数据集。
近日,由中国电子学会牵头,人形机器人领域多个创新主体共同参与编制的《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以下简称“标准体系框架”)正式发布。据了解,该标准体系框架围绕“感知-决策-执行”全技术链,构建了“基础共性、关键技术、部组件、整机与系统、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全链条标准体系。
天地图是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自2011年上线以来,天地图持续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权威、标准、统一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