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算力席卷而来,一跃成为新的关键生产力。北京抢占数字新赛道,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形成1.2万P的算力供给规模。其中通用算力8672P,智能算力3402P,超算算力340P。首都云服务商在津冀、晋蒙区域部署的智能算力约4082P,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
近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发布《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明确,到2025年,力争把临港新片区建成全国第一个“数据通全路、云网联全车、智能赋全城”的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
近日,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了《2023年度全球科创力坐标报告》,该报告深度解读了全球科创企业的活力与趋势。报告中揭晓了“2023年全球科创新锐TOP50”榜单。
前不久,国家标准GB/T 42442.3-2023《智慧城市智慧停车第3部分:平台技术要求》(以下简称《平台技术要求》)正式发布,2024年4月1日开始实施。
智能废物管理利用技术简化废物收集过程,同时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为回收利用和其他形式的回收开辟道路。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弹性。
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代表,已成为数据资源畅通循环的关键支撑,引领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5G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当下,数字化正以10陪于以往的速度,席卷而来改变城市的所有秩序。千行百业与万千场景,大刀阔斧式的重构,其带来的,不只是生产关系、生产力的颠覆性变化,还有着更为具体的各类生产工具和生产提效方案的紧密适配。这是每一天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务实无处不在的变革。
随着城市变得更加智能和更加数字化,业主发现自己处于这一转型的中心。这个新的智慧城市时代的特点是物联网(IoT)设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其他数字工具的广泛使用。
从我国来看,近年来数字政府建设理念和方法体系已趋成熟,具备了一定的数字化赋能和引领能力。“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接诉即办”等创新实践不断涌现,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和群众获得感,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到智能化持续升级,从局部领域向全局全过程全流程扩展。
网信办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其中提到,发展人工智能应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各国无论大小、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如何,都有平等发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权利。鼓励全球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共享人工智能知识成果,开源人工智能技术。反对以意识形态划线或构建排他性集团,恶意阻挠他国人工智能发展。
从国内看,国家智慧城市标准编制主要归口单位陆续新设数字孪生工作组,如数字孪生标准工作组、数字孪生城市工作组、数字孪生专题组等机构,并已立项或拟立项《数字孪生通用要求》《数字孪生城市技术要求》《道路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技术参考构建》《城市数字孪生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相关标准,引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发展。
智慧城市离不开大数据。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随着大规模智能化应用服务的深入发展,产生了海量、异构、多源的城市时空大数据。但是,海量的数据本身并不具有意义,只有经过人们的开发利用才能产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