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城市基础建设到服务业体系,都在强调环保与经济发展的双轮驱动。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融,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绿色革命浪潮。
数字经济风生水起,电力系统的改革创新也在同步进行,“数字电网”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口号,其建设成效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传感器是设备、装备和系统感知外界环境信息的主要来源。伴随“双碳”目标的推进和新能源汽车大规模置换周期的到来,以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感知层”的核心零部件倍受关注。
工业母机是指制造机器的机器,又称工具机,习惯上简称机床,一般分为金属切削机床、锻压机床和木工机床等。广泛应用于传统机械工业、模具行业、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在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建设中起着重大作用。
有利于建筑节能降碳。我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一半,屋顶光伏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可减少化石能源使用量,为建筑低碳节能提供优良解决方案。同时,光伏组件可为建筑物遮阳,有效降低夏季室内温度,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在全国统一碳市场上线运营三周年之际,为充分展示中国碳市场与碳金融的实践成效,推动金融活动与碳市场充分融合,本白皮书历经半年的调研撰写工作,提供了三大关键价值。
工业机器人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具有一定的自动性,可依靠自身的动力能源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加工制造功能。目前,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物流、化工等各个工业领域当中。
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工作组将聚焦联合声明和联合宣言中确定的合作领域,包括能源转型、甲烷、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低碳可持续省/州和城市、毁林以及双方同意的其他主题。
电力系统是连接能源生产和消费、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中心环节,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与此同时,电力体制改革涉及诸多难题,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只有立足基本国情,持续改革,稳步建立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方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能源电力支撑。
石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能源行业正在经历重大转型,面临着可再生能源整合、电力需求激增、电动汽车增加等诸多挑战。能源行业应对这些挑战的一种方法是使用边缘计算。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4%和44.1%,市场占有率达到28.3%。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不仅改变了汽车的能源结构,同时对于智能化的提升也是非常明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