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大模型 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

徐甲甲
依托工业AI平台和大模型技术,为龙头企业打造“可持续进化的工业大脑”,依托链主企业,将它的供应链上下游串联在一起,从而达到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双赢效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经济杂志”,作者/徐甲甲。

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何帮助企业实现数据从信息,到知识,到智慧决策的“量变”到“质变”过程?此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赋能千行百业的过程中,缺少一种通用技术解决分散场景中纷繁复杂的制造业难题的方法,大模型技术为突破这个难题带来曙光,它实现了基于语言智能的智慧涌现,可以通过低成本的方式快速学习工业领域知识,像水和电一样将工业领域的知识赋能给工业领域“研产供销服”各个环节。作为工信部国家级“双跨”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探索如何通过工业大模型实现“AI+工业”的弯道超车。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千户企业问卷调查:企业家对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选择与实践》,50.7%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没有投入,33.8%的企业投入在百万元以内,27.7%的企业在筹备数字化转型。

为龙头企业打造“可持续进化”的工业大脑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涉及各行各业,不同企业规模截然不同,可谓“千企千面”,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需求差异巨大,主要的痛点和难点表现在:第一,不同企业处在不同阶段,对于数字化的迫切需求程度不同,比如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龙头企业,需要通过快速提高生产效率来巩固竞争壁垒,而一些安全生产类企业,重点则要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自身的生产安全系数;第二,不同领域和行业的企业,对数字化需求不同,比如化工企业与汽车企业、家电企业等行业完全不同。工业互联网要真正落地,就要探索通过平台型的模式和技术,去解决上述面向工业互联网的“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乃至同一企业内部‘研产供销服’等不同环节”的分散式场景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羚羊工业互联网结合企业的规模特点和行业特色,围绕头部、腰部、中小微企业三种类型去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针对头部企业,依托工业AI平台和大模型技术,为龙头企业打造“可持续进化的工业大脑”,依托链主企业,将它的供应链上下游串联在一起,从而达到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协同发展的双赢效果。以安徽省的龙头企业美亚光电为例,羚羊工业互联网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数据中台,通过打通超过3万项数据,将美亚光电原先800张业务报表精简成8张报表体系,覆盖研发、生产、质量、服务、财务等运营全环节,销售预测准确率提升了30%、设备综合率提升了15%、排产作业效率提升了50%。

与此同时,美亚光电的下游客户天鑫粮油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也链接了“美亚智联平台”,该公司每一台色选机都要加装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机器信息,实时传输到美亚光电打造的智慧决策平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平台再将指令发回到每台单机上,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用这个方法可以提升10%的产能利用率,每年提高200万-400万元经济效益。截至目前,羚羊工业互联网已为30多家龙头企业构建“可持续进化”的工业大脑。其中,和美亚光电共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还入选了工信部2022年工业互联网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和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名单。

针对腰部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加产业园区的方式,围绕工业园区共性的数字化需求,助推整个产业集群的产业数字化升级。对于数量巨大、行业分散的腰部企业来说,聚焦产业园区首位产业,并分行业诊断、挖掘共性需求、聚合优质生态,带动工厂、园区“知网、用网”“敢转、会转”,为园区产业链提供系统化赋能。

以马鞍山市博望工业园区为例,此前,这个工业园区的企业普遍存在生产管理不透明、库存资金积压、设备挖潜难等痛点,羚羊互联网为其接入iMOM系统,打造博望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机床制造这个“首位产业”开展数字化改造,现在已有超过1100家企业形成以刃模具、机床、工程机械、锻造为主导的机械制造特色产业集群。

针对中小微企业,作为工信部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通过提供标准化的数字服务,将工业SaaS服务打包成数字化工具包,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经营管理等场景提供工业SaaS,实实在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对人、财、物、事的数字化转型,做到“开箱即用”。比如安徽滋滋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选择了一套生产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帮助公司财务实现精准的库存管理,提升了20%的效率。

此外,通过数字化工具包为中小企业提供经营必需的标准化SaaS产品,可以解决企业采购数字化工具价格高、员工不会用、服务缺失、系统对接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今年以来,安徽省依托羚羊工业互联网正在向省内3万家中小制造业企业发送每个企业1万元额度的数字化工具包消费券,企业根据自身数字化转型需要选择和使用。

除了为大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外,一些企业提出个性化的需求,我们基于“AI+大数据”做精准的供需匹配,了解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后,通过平台聚集的服务商去做精准匹配,让服务商围绕企业的需求做深入的定制和服务。截至目前,羚羊平台上已经注册了超过35.1万用户,累计服务企业超过101.1万次。

“工业AI+工业数据”解决工业场景刚需

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是28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之一,这28个平台主要分成两类,一半是行业孵化出来的工业互联网公司;另一半则是包括讯飞在内的ICT厂商。每个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都不一样,我们认为,羚羊工业互联网的核心竞争力在工业AI和工业数据上,尤其是在工业AI上,我们不断推动羚羊工业互联网引领中国AI在工业领域的落地。

在工业声学上,我们做了几款产品,一是工业听诊器,检测一个设备一般是“声光电磁热”这几个维度,由于声音在做设备运检过程中很重要,所以我们推进工业听诊器在泵站等领域应用落地;二是声学成像仪,由于电力设备的局部放电伴随着超声波的发出,人耳是听不到超声波的,声学成像仪拍摄后就可以将变压器局部放电的点找出来,另一个更常态的使用场景,是解决工厂气体泄漏点的检测难题,声学成像仪让气体泄漏检测变得安全和精确。

我们认为,工业声学的使命是要解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但凡可以用耳朵听到的,都可以用工业声学来解决;但凡可以用眼睛看到的,都可以用工业视觉来解决。羚羊工业互联网正在对此做布局。

在工业声学和工业视觉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工业六感”——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第六感就是能够分析这五感的“工业大脑”,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工业六感”技术,将工业互联网中各种各样的非结构化数据采集下来,去助力企业数字化改造。

工业大模型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

如果说“工业六感”属于工业感知层面,工业大模型则属于工业认知范畴。大模型技术可以实现快速学习领域行业知识的功能,大模型技术的出现为原来分散的千行百业的工业场景提供了一个非常高效且节约成本的综合解决方案,实现供需的高效匹配。我认为,工业大模型一定是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和新模式。

科大讯飞集团2023年5月6日推出的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下文简称“讯飞星火”),具备七大核心能力——多风格多任务长文本生成能力、多层次跨语种语言理解能力、泛领域开放式知识问答能力、情境式思维链逻辑推理能力、多题型可解析数学能力、多功能多语言代码能力、多模态输入和表达能力。

我们要基于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打造羚羊工业大模型,并以此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新趋势。“大模型+工业”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已陆续推出搭载了“讯飞星火”核心能力的工业场景应用,帮助生态伙伴“触手可及”地解决问题。我分享一下目前已经开展的几项探索:

搭载“讯飞星火”,我们推出“羚机一动”工业企业服务助手应用。它基于大模型的认知理解能力并结合工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平台汇聚的海量资源,对供需内容进行深度语义理解,企业可以自由发布需求,大模型自动分析和推荐供应商和专家资源,帮企业精准找到解决方案,极大地提高供需匹配的效率和质量。我们还基于“讯飞星火”开发构建智能企服助手,具体包括企业产品说明书、设备运维、售后维修等助手,目前已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供应链、市场销售、客户服务、企业管理等场景的200余款服务工具。此外,搭载“讯飞星火”核心能力的工业设备认知大模型也在构建中,通过实现设备传感数据的机理模型、AI模型的规模化生成和分析应用,对设备进行劣化预警、描述分析、故障诊断,让每台工业设备得到优质的看护服务。

搭载“讯飞星火”,我们正在构建羚羊“数字工匠”,为企业提供“知识大脑”。我们说“隔行如隔山”,这里的“山”说的就是行业间巨大的知识壁垒,就像我们所知道的,一些工厂总有一位老师傅,他经验丰富能解决很多重要问题,但等到年岁大之后退休了,技术就难以传承,我们通过“数字工匠”就可以解决类似场景中的知识传递和复用问题。具体而言,数字工匠就是将工匠们脑海中的知识进行结构化,并利用大模型的公有云能力,加上企业内部的知识库和工业知识库,在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售后、维修等一系列场景中快速给企业提供精准的知识图谱,形成一个能及时诊断问题并给出答案建议的“企业知识大脑”,可以将企业的平均效益从2.3%提升到7.2%,从而有效地管理企业知识。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