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八大成效》重磅发布

胡锦明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其间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工联网iitime”,作者/胡锦明。

近日,以“工业互联智造无界”为主题的2023中国(江西)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开幕。会上,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合作中心秘书长李炜发布了《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八大成效》。

工业互联网是新型工业化战略性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底座。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突破1.2万亿元,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其间也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今年8月,工信部发布2023年新增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清单公示。公示显示,2023年新增包括中国联通格物Unilink工业互联网平台、金蝶星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国移动OnePower工业互联网平台、天翼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等23个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上此前已获评的28家,目前,双跨平台企业共计51家。

“双跨”平台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其特征也不断显现。据《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八大成效》显示,“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呈现平台生态渐序完善、技术耦合不断增强、工业软件云化突破、赋能成效日益显著、“双链”支撑持续强化、服务治理效能增进、国际拓展优势渐显、驱动发展内力强劲等八大成效。

一、平台生态渐序完善

“双跨”平台规模不断增长态势,覆盖领域广,连接设备数、工业App、服务企业的数量均快速增长,平台平均收入已达69亿元。省市高速重视打造“双跨”平台,兼顾中西部,已覆盖全国16个省份,基本形成部省联动、梯次发展、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二、技术耦合不断增强

一是融合创新加速。“双跨”平台端、边、云、链、数、智、网、安一体化的商业化进程加快,积极布局大模型领域,探索MaaS(Model as a Service,模型即服务)产品服务。二是操作系统探索商用。“双跨”平台能够深度集成IT、OT、CT、DT等各类技术,“双跨”平台正在聚焦芯片、网关、工业软件、数据库、操作系统等关键核心领域持续加大投入。同时,“双跨”平台瞄准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持续加强国产可替代产品研发与应用。

三、工业软件云化突破

工业软件云化促进算力算法资源的优化配置,生产制造的智能协同,知识模型的沉淀复用,正在推动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应用。“双跨”平台深入制造业特定场景开展研发和应用,通过工业知识的不断积累、迭代和更新,驱动工业软件在研发设计、工业仿真、自主控制、工控安全、经营管理等关键领域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

四、赋能成效日益显著

赋能行业方面,“双跨”平台深耕制造业工业场景,通过对大量行业经验和工艺进行模型化、软件化,实现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和重构,共沉淀工业机理模型超123.7万个。在机械、石化化工、新能源、电子信息等行业均有建树。赋能区域方面,“双跨”平台聚焦制造资源集聚程度高、产业转型需求迫切的区域,为政府提供基于平台的“双碳”监测、安全监管、企业画像、精准招商等监测监管型或综合管理型赋能服务,成效显著。

五、“双链”支撑持续强化

“双跨”平台积极发挥数据融通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资源整合与创新合作,实现强链、延链、补链。在“强链”方面,“双跨”平台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信息壁垒,在“延链”方面,“双跨”平台完善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机制,吸引更多企业入链、融链。在“补链”方面,“双跨”平台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双跨”平台赋能产业链协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推动“链式”数字化转型。

六、服务治理效能增进

在绿色低碳领域,“双跨”平台通过全流程闭环管理,赋能高耗能行业实现关键生产工艺能耗、碳排放的数字化和透明化。在安全生产领域,围绕重点行业,“双跨”平台发挥能力优势,增强工业安全生产的感知、监测、预警、处置和评估能力,提升工业生产本质安全水平。

七、国际拓展优势渐显

“双跨”平台具有良好的全球资源调配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肩负着“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使命,不断加强与主要国家、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政府间、国际组织、产业组织及企业间的多样化合作。在标准制定方面,平台通过推动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发布,引领规范化发展。在品牌建设方面,平台品牌影响力已扩展向国际。在市场开拓方面,平台已具备参与国际项目、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

八、驱动发展内力强劲

“双跨”平台正集中优势资源和集团能力使之力出一孔,强化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锻长板”、“补短板”,带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迈向新征程。一是创新引领能力提升。深化平台垂直行业应用,推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产品攻关。二是多元商业模式兴起。订阅化模式加速向产品化模式转变,专业化合资成为潜在合作方向。三是赋能成效显现。“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解决方案不断丰富,分行业分领域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四是资源要素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持续推进,多层次数字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政府性资金引导作用显现,社会资本投入力度加大。五是产业生态壮大。持续开展多元化产业活动,创新活跃的生态氛围增强。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