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考验智慧城市?这篇让你全面了解智慧城市!

2020-03-26 09:42:58
e-works邱旭东
智慧城市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因为近期的疫情,智慧城市又引起一番热议,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智慧抗疫,提高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成为了此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本篇文章带您全方面了解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定义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

专家们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

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

智慧城市所涵盖的方面

智慧城市建设可分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基础网络建设)、信息化的应用、各种产业的智慧化建设;从面向的对象不同,可分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内容。按照统一的顶层架构设计原理进行逐层的建设,并按照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进行最终的评价。

智慧城市包括哪些方面呢?主要是以下14个方面:

1、应急联动;2、食药管理检测;3、智慧园区;4、电子政务;5、数字管理;6、智慧环保;7、平安城市;8、智慧旅游;9、智慧社区;10、智慧交通;11、智慧物流;12、数字工厂;13、智慧教育;14、智慧消防。

智慧城市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

1.智能交通系统;2.智慧能源系统;3.智慧物流及建筑服务系统;4.城市指挥中心;5.智慧医疗;6.城市公共安全;7.城市环境管理;8.政府公共服务平台。

而围绕以用户为核心的我国智慧城市生态参与者主要包括管理者、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服务运营商、第三方机构等。

以下我们主要聊一下三个主要应用场景:

智慧安防

自2015年起,安防行业逐渐引入AI技术,“智慧安防”一词开始进入大众视野。智慧安防突破传统安防的界限,进一步与IT、电信、建筑、环保、物业等多领域进行融合,围绕安全主题扩大产业内涵,呈现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大安防”产业格局。

智慧交通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核心动脉,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慧交通作为一种新的服务体系,是在交通领域充分运用物联网、空间感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交通管理、交通运输、公众出行等交通领域全方面以及交通建设管理全过程进行管控支撑,使交通系统在区域、城市甚至更大的空间范围具备感知、互联、分析、预测、控制等能力,以充分保障交通安全、发挥交通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交通系统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通畅的公众出行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服务。

智慧社区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区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和新形态,其以社区居民为服务核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应用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捷的居住环境,全面满足居民的生活和发展需求。

智慧城市抗疫的启示

这次疫情检验了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水平,对比17年前的SARS,此次疫情下的公众,获取疫情动态、专家答疑解惑、社交媒体求助、多平台防疫科普直播等信息都更为便捷。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等技术带来的信息传播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病毒从武汉进一步向全国传播的路径。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们看到了通过不同程度地利用大数据共享、数字政务、舆情监测和人工智能分析等手段服务于疫情防控决策和公众参与有所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因工作疏忽或前期准备不足导致的技术短板,影响了疫情防控的效果。

总之,在疫情防控和有序复工复产中,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发挥了一定作用,比如各地逐步推广的健康码、公共卫生数据查询服务等,但目前智慧城市还有不够“智慧”的地方。

究其原因,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当前我国部门内部、部门之间、区域政府之间数据共享依然不足,“块状孤岛”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城市数据采集的基础设施不足,社区数据资源匮乏,缺乏专业人才和机构运营数据等,导致空间治理与社会治理脱节。

孙丕恕建议,首先应加大政务云平台建设,以云为底座,加快推动各部门间数据共享,加快推进政务、办公、教育、医疗等转型,推广各类智慧化应用;其次是建立有效的数据联通机制,构建跨行业、跨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指导社会资源合理调度、精准施策;三是推进智慧城市的一网统管模式,建立并完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应用体系,推进智慧社区的建设。

智慧城市的失败案例

智慧城市这块“大蛋糕”虽然诱人,却也不是轻易可以吃到的,例如四年前与国际品牌和地方政府合作的1.75亿元智慧城市项目,却面临多方诉讼的窘境。

于2017年2月15日立案的武汉智慧城市项目诉讼案经过两年多的公开审理,终于尘埃落定。2019年7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一份民事判决书显示,武汉智慧生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慧生态)状告北京华胜天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胜天成)、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软),要求退还3507.4万元、停止合同履行:败诉。

专家指出,一方面,从合同金额的分配来看,大量的费用花在了购买IT软件、IT集成和云服务上,对于业务规划、集成和运营方面的费用明显考虑不足,这就是典型的智慧城市项目中重工具购买、重基础设施建设,轻业务、轻运营的表现。因此,项目失败也应该在意料之中。

另一方面,微软作为基于欧美文化的IT工具厂商,对于应对现阶段蕴含浓厚中国特色的政府业务领域并不一定比一般的IT企业能够做得更好,做出来的东西水土不服也是现实存在的。

所以还是要花大量的精力和投入,在依托法制的前提下做好政府业务的标准化。同时也希望这个领域能够出一两个符合中国文化的IT标准工具商,做中国的微软、SAP、SF。因此,未来需要产业链共同去努力,促进国产工具、本地智慧城市业务运营团队的大力发展。

智慧城市的未来

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断持续完善。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强大驱动力,发展智慧应用,建立一套新型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从而勾勒出一幅未来“智能城市”的蓝图。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