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是实现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智能化和创新,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进一步提升。智能制造融合了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在金融服务、智能制造、医疗保健以及媒体娱乐等行业的推动下,全球数据呈现爆发态势。根据IDC Global DataSphere的研究显示,2020年-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从59ZB大幅增长至175ZB。其中,中国增速最快且体量最大,预计到2025年数据总量将增至48.6ZB,全球市占比达到27.8%。
2023年4月26日至28日,第三届中国钢铁产业链新技术新装备展洽会(下称“第三届钢铁展洽会)在日照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本届展会一共展出三天,以“国产替代进口低碳节能降本增效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展出规模20000平方米,汇集专业品牌展商200+。山东博诚电气有限公司携诸多先进技术及前沿创新产品,实力炸场。
4月25日至27日,福建省数据要素与产业生态大会在福州数字中国会展中心举办,美亚柏科受邀出席。大会以“逐梦数字蓝海”为主题,汇聚政府领导、院士专家、行业领袖、龙头代表、产业精英等3000人,立足数字福建20余载建设成果,凝聚产业生态顶尖优势资源,促进数据要素赋能千行百业,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累计研制40项以上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领域标准,基本覆盖智能工厂全部细分领域,实现智能装备、数字化平台等关键技术标准在行业示范应用,满足有色金属企业数字化生产、数据交互和智能化建设的基本需求,促进有色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今年两会,“以工业互联网推动制造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再次成为热议话题。智能制造网观察到,“工业互联网”已连续6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亮相”。
从智能制造上看,它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专家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在制造过程中能进行智能活动,诸如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它把制造自动化的概念更新,扩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不难看出,具有定制化、个性化、智能化分析、预测与管理等功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光伏产业加快融合创新,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适时扩围,工业、建筑、交通、农业、能源等领域系统化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光伏产业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智能调度、光储融合等水平有效提升。
近年来,中国抓准时机,“制造业”积极向“智造业”转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5G通讯基础设施建设、风光储新能源,带动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向好发展,企业数量不断增长,营收效益显著。
诸如金融业、零售业等利用新技术,在产品、渠道和场景采用自动化流程更加高效地服务用户。还有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增加数字化、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以此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通知》明确,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的可再生能源,现阶段主要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绿电扩容,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加入绿证交易范围,市场对于可再生能源接受度上升,可再生能源消费需求提升有望推动电价上行。
2022年智能制造与工业大数据国际会议将于2022年12月9-11日在湖南长沙召开。本次论坛由深圳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湖南省电子学会联合发起组织,论坛以“增强数据发展新动能,助力数字建设新征程”为主题,展示数字建设最新成果,交流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制造经验及实践,促进数字中国和数字丝路建设的全球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