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长沙发展“新引擎

2018-04-10 03:35:20
佚名
智能制造
最新资讯
“一个城市如何培育两大工程机械巨头?”每年,长沙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都会收到这样的提问。 相比株洲、湘潭等重工业老区,长沙工业基础并不算强,却孕育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数据显示,2005...

“一个城市如何培育两大工程机械巨头?”每年,长沙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都会收到这样的提问。

相比株洲、湘潭等重工业老区,长沙工业基础并不算强,却孕育了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数据显示,2005年,长沙全部工业总产值为1300.62亿元;至2015年,长沙工业产值已达万亿规模。十年间,长沙工业增长了530%。

站在新的发展风口,长沙正借力“互联网+”,以智能制造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加速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

龙头企业带动

促当地及周边产业链完善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持续回暖,春节假期还未过完,三一重工即复工生产,开足马力赶订单;新年开工日,中联重科总价值逾亿元的明星产品从各大工业园出发,交付到海内外客户手中,其中大多为新一代智能化产品。

积极拥抱智能制造,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正加速推动长沙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3月初,湖南省主要领导赴三一重工调研项目建设工作,就众智新城项目推进问题现场办公。作为三一重工推动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三一众智新城智造创新旗舰项目拟投资300亿元,在长沙产业园引入“现代工业家+”体系,建设工程机械主题的现代工业经济综合体。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长沙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完善当地及周边城市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长沙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通过发展租赁业务,带动了融资租赁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长沙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特别是长沙磁悬浮工程和长株潭城际铁路工程建设,带动了交通、物流等产业的发展,促进长株潭区域经济的发展。

实施区域优化布局亦成为龙头企业加速产业发展的重要做法。山河智能装备集团是长沙装备制造业的佼佼者,其将航空产业布局在株洲,充分利用株洲的人才和优势,实现企业的横向扩展;长沙制造业龙头企业蓝思科技则在湘潭投资30亿元建设高端消费电子防护屏新生产基地,实现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园区的错位规划联动也在加速推动长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围绕“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战略定位,湖南湘江新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新区所辖的3个国家级园区和2个省级园区,在智能制造产业定位和布局上实现了差异化竞争和特色化发展。

例如,长沙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宁乡经开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产业、新材料产业和食品精深加工产业;望城经开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及先进制造业和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宁乡高新区重点发展工程机械等先进装备产业和先进储能新材料产业。

跨越“低谷”

智能制造引领快速发展

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统计数据,2017年1—12月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合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40303台,超过2015年、2016年销量之和,创下自2012年以来最高销量,意味着工程机械行业加速复苏。其中,三一重工实现销售近3万台,超过2011年历史顶峰销量。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产业,工程机械2005年起进入发展加速期,并在2010年成为长沙第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十二五”规划初期,其增速最高曾达40%以上,工业总产值最高超过1900亿元。

受国内基建步伐放缓、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等影响,2012年下半年起,长沙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全行业企业数减少了75%,客户也减少了。”三一重工总裁办主任陈静回忆。

面对“低谷期”,三一重工通过“开源节流”,对企业制度流程进行重新梳理,与IBM、华为合作开发新系统,持续推进智能制造,大幅提升企业流程效率。

无独有偶,中联重科亦通过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推进“产品4.0”工程,对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加快“走出去”,在海外市场闯出一片天地。

在湖南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湖南省副主委吴金明看来,目前,众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建设工程对工程机械产业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预计这些国家的发展将带给中国工程机械二三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吴金明说,国内建设正从地表大规模转向地下,地铁盾构机和一些特种设备的市场增长可能接近甚至超过100%。

随着工程机械行业的“复苏”,长沙工程机械龙头企业正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布局全球市场,加大产品结构调整,通过大力实施智能化制造,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

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孙炜认为,这也为智能制造提供核心力量的机器人产业带来新机遇。“如今国内机器人产业以集成应用为主,而凭借中国学术研究及产业基础,未来机器人企业可抓住核心部件这一突破口,打造国内龙头企业。”孙炜说。

装备制造业的新趋势

搭建平台促工业“上云”

除了来自企业的创新力量,系列扶持政策的有力支撑,亦加速推动长沙装备制造业实现新发展。

2017年12月,在第二届中国(长沙)智能制造峰会暨长沙国际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博览会高峰论坛上,湖南省经信委与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以下简称“研究总院”)签订长沙工业云平台向全省推广服务合作协议,拟将长沙工业云平台打造成为符合湖南省产业特色的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政府提供专业服务。这意味着,长沙工业云平台将在服务长沙的基础上,为湖南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服务。

这是长沙装备制造业借力“互联网+”实现快速发展的新成果。早在2015年,研究总院挂牌,成为长沙推动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机构。2016年,长沙工业云平台正式发布,透过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帮助企业通过智能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长沙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探索早已开始。2008年,长沙就提出要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在2011年又提出打造“全世界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2014年9月,长沙发布《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与行动计划一起公布的,还有长沙智能制造第一批30个试点示范项目和一系列配套政策。2015年,长沙发布了《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并配套出台新材料、工业机器人、北斗、虚拟现实等产业三年行动计划。

“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三年来,长沙入选全国首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230家企业先后入选市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其中20个企业、项目获批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项目数量居中部省会第一。

2017年6月,长沙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围绕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5个方面,用30条具体措施,激发产业活力,振兴长沙工业实体经济。目前,“工业30条”的首批74个配套细则(方案)已出台。

三一重工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30条”为企业带来“真金白银”的福利,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建设成本、运营成本、技改成本。“这是国内目前干货最多、可操作性最强、综合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的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政策文件,足以载入长沙工业发展史册。”《经济日报》如是评价。

2017年7月,长沙出台《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提出分三个阶段,构建长沙“产业智能化先行区”;东部及中西部集群式培育“智能产业化引领区”和“高端智能装备知名品牌聚集区”。行动计划提出,将力推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并形成产业集聚,助推智能技术及装备形成1000亿级产业规模。

■企业案例

山河智能

以“先导式创新”

走出装备制造业“谷底”

3月底,在长沙市首届市长质量奖颁奖大会上,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河智能”)副总经理黄志雄获长沙市首届市长质量奖,成为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获此殊荣的企业个人。

在长沙,提起装备制造龙头企业,除了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外,山河智能亦是其中的佼佼者。2017三季报显示,公司净利润1.14亿元同比增长231.52%。

与多数装备制造企业一样,山河智能也曾经历过行业低谷期,但正是依靠“先导式创新”模式,这家民营装备制造企业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竞争之路,目前已跻身于全球工程机械企业50强,世界挖掘机企业20强,在聚焦装备制造基础上,其工程装备、特种装备、航空装备也迎来快速发展。

从技术到管理贯穿的“创新因子”

2017年12月,中国科协公布了2017示范院士专家工作站评选中,山河智能院士专家工作站从全国4000多家院士工作站中脱颖而出。这一成立于2013年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正是山河智能“先导式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所谓’先导式创新’,就是在市场没有这一技术时,从基础开始进行研究创新。”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给出这一解释。在他看来,先导式创新是包括从基础研究开始,到理论设计、人才培养等全过程,“正因此,‘先导式创新’需要付出很大代价,不免走很多弯路,是一种积淀的创新。”

而从1990年成立起,山河智能就选择了靠发明专利“白手起家”。何清华举了个例子,2001年时,小型挖掘机在市场上还是新鲜事物,“在市场上没有可借鉴的技术,我们花了很长的时间和成本才研发出来,可以说在中国挖掘机方面,山河智能是先导者。”何清华说。

也正是这一“先导式创新”理念,使山河智能在装备制造这一领域形成差异化发展方向,“我们依靠技术为基础,因此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相对理性和客观的认识。”何清华承认在前几年企业发展较快时,山河智能也曾走过弯路,但随着企业技术根基越深,山河智能已越有定力。

能敢于“大胆”进行创新,背后是山河智能长年构建的强大的产学研团队支撑。作为创始人,何清华是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机械电子工程学科带头人中南大学智能机械研究所所长。在山河智能长长的产学研合作名单上,中南大学、上海交大、浙江大学、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均列于其中。

如今,除了在技术方面,目前山河智能推行的“大运营模式”同样是以先导式为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进行创新,通过管理改革进一步释放企业的“创新因子”。

低迷时做好沉淀企业发展迎来最好时刻

在长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曾走过一个“V”字型,2012年前产值一路高歌猛进,从2013年起装备企业遭遇订单下降、利润下滑、裁员过半。“那段低谷期,也是行业本身自律不足,从而导致恶性竞争,产能严重过剩。山河智能在经营方面比较务实,我们一直坚持理性发展。”何清华说。

对于这段五至六年低谷期,何清华把其看成是挑战亦是机会,“人心没有那么浮躁,更容易做有积淀型的工作,从而更好进行管理模式和技术上的创新。”这段时间,也是山河智能加快“一点三线”业务布局期。

其中,“一点”即“立足装备制造”不动摇,“三线”则包括程装备、特种装备及航空装备。彼时,工程装备板块在低迷期难以转型,山河智能就进行经营模式调整,把效益优先放在第一位,在坚持“先导式创新”理念下,通过节能挖掘机等系列产品推出,突破了国外市场。

而航空装备领域,则是山河智能早在2002年市场还未关注时已开始涉足,通过低迷期的技术积累和调整,目前山河智能在国内已成功首创了用复合材料打做的轻型飞机,并于去年收购加拿大AVMAX公司。

随着近两年行业的逐步复苏,山河智能这一布局将为其迎来跨越式增长。“可以说,现在是山河智能成立18年来最好的发展时刻。”何清华充满信心。

2017年9月,被誉为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风向标的2017第十四届中国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及矿山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BICES 2017)会上,凭借着创新型的产品,山河智能所有展品在展会首日的销售一空,签约订单金额达3亿元。

装备制造引领创新的长沙探索

2005年—2015年的十年里,长沙经济总量增长了460%,增速在全国33个重点城市中居首位,被认为是全球城市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近五年,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长沙与佛山有不少相似之处,尤以装备制造业发展这一点上更为显着。

纵观长沙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有三个显着特征。

一是城市产业以装备制造业为龙头,市内产业带动力度和市外产业协作程度都比较高。近年来,长沙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用自主创新驱动传统产业大步转型。早在2008年,长沙就提出了要打造“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在2011年又提出打造“全世界最大的装备制造基地。在《中国制造2025》公布的半年多前的2014年9月,长沙就发布了《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目前,长沙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位居中部第一。同时,长株潭产业协作程度高——长沙主要以新材料、工程机械和电子信息为主;株洲以轨道交通、航空航天为主;湘潭则以纺机、矿机、军工产业为主。以长沙为核心的长株潭地区的先进轨道交通产业、工程机械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成为湖南的新名片,同时辐射带动了益阳、衡阳、娄底、郴州、岳阳等地区发展。

二是“互联网+”与工业深度融合。目前,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企业总数达到数千家,全市移动互联网企业数已排名全国第5。而在三年前,长沙全市才有不到200家互联网企业。“互联网+”反哺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产业、北斗产业、智能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产业协同效益较为明显。

三是14个园区定位清晰,错位明显。长沙有“五区九园”共14个工业园区,包括5个国家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产业,“五区九园”工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0%。长沙明确,国家级园区定位发展两个主导产业加一个特色产业,省级园区定位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加一个特色产业,避免重复发展。

中南大学教授、博导吴金明认为,当前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黄金期。佛山要抓住这一新黄金期,瞄准市场需求特别是海外市场,加大成熟装备制造企业引进力度,乘势而上,奠定新的产业发展基础。同时,长沙“互联网+”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也给了佛山新的借鉴。未来佛山可以引进、培育更多专业企业,并加大与现有产业融合程度,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的积极效应。此外,长沙全市各园区统筹规划发展的经验也可供佛山借鉴。在尊重已有产业格局基础上,对引进的新兴产业统筹考虑布局,并建立合理的引资方与落地方的绩效考核、财税分成等机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收藏
免责声明: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邮箱:xiali@infoob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