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规MCU,突破高性能应用

梁浩斌
从目前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变路径来看,从分布式往集中式发展的过程中,域控制器的兴起首先对传统MCU的性能带来了挑战,而未来中央域控等架构,将进一步采用更高算力的控制器进行集中处理,而取代分布式的MCU。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作者/梁浩斌。

从目前的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演变路径来看,从分布式往集中式发展的过程中,域控制器的兴起首先对传统MCU的性能带来了挑战,而未来中央域控等架构,将进一步采用更高算力的控制器进行集中处理,而取代分布式的MCU。

不过,目前来看,汽车MCU在汽车智能化的整体节奏中,依然处于不可取代的位置,而智能化的需求下,汽车MCU的性能确实需要新一轮的升级。

智能汽车需要更高性能的MCU

传统汽车分布式的电子电气架构,对多个部件的控制进行了模块化,或者是采用分布式的方式,不同零部件上有单独的ECU进行控制。比如在汽车座舱中,通常来说会有车身控制模块BCM、娱乐系统TBox等等。

而在智能汽车上,由于辅助驾驶、主动安全、智能座舱等的功能需求增加,比如智能座舱需要将座舱中的多个部件连接到同一个网络中,对ECU的需求急剧升高。当然为了简化线束,提高集成度,较新的车型将汽车电子架构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域控制器进行统一控制。

同时,也由于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需求,这对于ECU中MCU的性能要求也有所提高。可以看到目前很多包括控制模块、区域控制器中的MCU性能越来越高,多核MCU中的CPU核,从双核到三核、四核、五核,高算力、高实时、高功能安全,以太网、CAN-FD等通信控制器等,都已经成为当前智能汽车对于MCU的需求。

国产厂商发力高性能汽车MCU

汽车MCU由于进入门槛较高,一方面是可靠性、功能安全方面的要求高,另一方面是车企采购惯性,海外巨头在汽车产业链中多年积累的优势地位难以动摇。不过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迸发,以及供应链安全的需求下,国产厂商近几年也开始发力汽车MCU。

近日四维图新旗下杰发科技就发布了首款符合功能安全ASIL-D,基于Arm Cortex R52内核的多核高主频MCU AC7870x。AC7870x系列采用多核Arm Cortex R52内核,主频高达350MHz,可支持锁步核和Hypervisor,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和容错能力,减少故障影响,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在功能安全方面,AC7870x首次达到ISO 26262最高等级ASIL-D,可满足汽车核心ECU的ASIL等级需求,确保极端工况下的可靠性。

另一家专注于高性能车规级MCU的国产厂商芯驰科技近日宣布其E3系列车规级MCU成功在明然科技CDC悬架控制器中批量下线,在奇瑞瑞虎9、星途瑶光等车型上正式量产,这也使得芯驰MCU成为国内首个应用于主动悬架的车规控制芯片。

芯驰E3 MCU达到AEC-Q100 Grade 1的车规认证标准,能够支持在150℃的环境下工作;功能安全也达到了最高的ASIL-D等级。在性能方面,E3系列MCU采用ARM Cortex-R5F内核CPU,主频提升至前所未有的800MHz,芯驰科技表好似这是全球范围内目前主频最高的MCU。

相比于此前汽车上使用的100MHz-300MHz的高性能MCU,主频的提高,带来的是处理能力和实时性能的全面提升,E3系列MCU的多种型号,能够适用于更广泛、对算力需求更高的车载功能,包括BMS、底盘、ADAS、BCM、T-Box等应用。

小结

自2020年汽车行业遭遇史无前例的缺芯潮后,国产汽车MCU芯片便正式买入了高速发展期。如今,一些布局较早的国产厂商已经成功将MCU产品导入到量产车型上,在取得大规模验证后,更是进一步进军到高性能汽车MCU领域。相信未来我们能够在越来越多的汽车上看到国产MCU的应用。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