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广泛应用依旧面临多重挑战

林碧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旨在为车联网产业提供框架更完善、内容更全面、逻辑更清晰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通信信息报”,作者/林碧涓。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旨在为车联网产业提供框架更完善、内容更全面、逻辑更清晰的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当前,车联网正加速落地应用,为人们带来便捷的出行体验。但同时,车联网产业的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

1.png

(图片来源:摄图网)

我国车联网

创新发展脚步正加快

高速路口,视觉识别技术实现快速通车;驾车出行,导航软件读秒提示红绿灯倒计时;炎热的道路上,无人驾驶清扫机打扫落叶……从“车看灯”到“灯看车”,信息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新产品、新模式持续出现,优化着人们的出行体验。

近年来,我国为推动车联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不久前,工信部复函支持湖北(襄阳)、浙江(德清)、广西(柳州)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目前这样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全国已有7地获批;再往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促进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深度融合,协调推动智能网络设施建设。此外,工信部印发的《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将逐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和5G-V2X规模化商业应用,推动“人—车—路—云”高度协同。

一系列举措表明,我国车联网创新发展的布局正在加快完善,车联网发展已驶入快车道。

车联网市场的“新蓝海”

正逐渐显现

车联网能够为汽车驾驶和交通管理应用提供环境感知、信息交互与协同控制能力。与单车智能相比,车联网更具有广泛、精准的感知,更强大的网联功能,连接侧多,可起到分摊成本降低单车智能的能力要求等优势。

独具优势的车联网,将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车联网是三个万亿产业的结合,汽车产业、通信产业、信息技术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说道。车联网具有跨行业的深度融合形态,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新应用需求驱动技术换代,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车联网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日益凸显。

据IDC预测,在2025年全球网联汽车的规模是7830万辆,年度复合增长率达到11.5%。华为预测,2025年全球15%的车辆会使用车联网。在去年,我国具有L2等级的自动驾驶功能的乘用车的新车已经销售超过700万辆,同比增长了45.6%。而且新能源车对智能网联有着更高的渗透率和需求。

车联网产业仍面临诸多挑战

车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车联网还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规模化应用,面临诸多挑战。例如,车联网技术局限于特定区域和特定场景需求,普适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进展较慢。再如,跨区域跨部门的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协同难,各类技术指标不统一,业务系统和相关数据还未实现互联互通等等。

中国信科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陈山枝表示,车联网、车路协同领域的主要矛盾,集中在车联网的路侧覆盖率、车端渗透率、老百姓的获得感,还有政府的成就感。他认为,政府应起带头作用,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提升车联网的车端渗透率;另一方面丰富车端应用,推进多种场景的应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同时通过主机厂、政府、第三方等数据开放,营造产业生态。

腾讯智慧交通首席科学家、未来网络实验室主任张云飞认为,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分层解耦、跨域共用是实现一体化的关键,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生态,打破目前单一的自闭环,促进产业链的协同。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