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超前部署数字基建

算力“地基”夯实与否,关乎我国数字经济“大厦”能否巍然屹立。为此,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数据中心与算力网络的广泛应用,作为2022年资本支出的重要方向。

本文来自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作者/齐旭。

161.5万个基站,8.7亿套餐用户,超2万个行业应用案例……这是5G商用牌照发放三年来,我国5G建设的成绩单。基础电信运营商作为数字基建的“主力军”,在5G、新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均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指出,要着力扩大投资,引导基础电信企业适度超前部署5G基站、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电信运营商针对国家政策调整2022年5G资本开支,将更多的资金投向新型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的新赛道,为数字经济发展夯实基础底座。

今年又是5G投资建网高峰年

5G商用牌照发放三年来,除2019年5G建设初始阶段之外,2020年和2021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5G资本开支均几乎占据集团公司总开支的半壁江山。

2022年又是5G投资建网高峰年。中国移动预计今年总资本开支1852亿元,5G相关资本开支占比59.4%,达1100亿元。中国电信预计今年资本开支为930亿元,其中5G网络投资占比36.6%,达到340亿元。中国联通没有公布今年资本开支的具体数字,但有鉴于它与中国电信的共建共享,5G相关投资节奏也应类似。

5G相关资本开支直接决定了5G网络的覆盖和用户体验。过去三年,我国一直坚持按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5G网络。截至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5G网络,累计开通5G基站161.5万个,占全球60%以上,全国地级市5G覆盖率已实现100%,乡镇覆盖率超90%。根据今年工信部定下的目标,年底5G基站总数将突破200万个。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5G基站建设目标看,预计今年将新建超过67万个基站,到年底累计将开通超过209万个基站,超额完成目标。

“虽然目前5G在全国城镇已经完成覆盖,但在深度和广度上,仍存在不足。”Strategy Analytics无线运营商战略高级分析师杨光指出,深度主要指室内覆盖,广度则是指覆盖农村及边远地区。这将是近两年三大运营商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日前,中国电信总经理李正茂表示,未来1~2年,5G建设将主要用于完善网络覆盖和容量扩容,同时争取进一步提升5G投资效率。

5G覆盖究竟如何做深、做广?据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副总裁甘斌分析,一方面,是让存量宏站价值最大化。2021年运营商通过超宽带和多天线两个思路,提升宏站的覆盖、容量和绿色。另一方面,实现宏站、杆站、微站多频快速协同,按需部署宏站、杆站和微站,并把智能引入到整个网络当中。今年华为将与运营商一同发布一系列产品,在杆站、微站上做形态上的创新,实现从热点覆盖到全场景覆盖,从一人千兆到人人千兆,从先行行业场景到全行业数字化。

农村地区5G连续覆盖是2022年年底前要实现的目标。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云网融合加快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也指向了这一点。

2022年,中国移动计划在去年已经建成开通的20万个700MHz5G基站的基础上,再建28万个,其中,大部分将用于农村地区5G网络的连续覆盖。独立电信分析师马继华告诉记者,5G在乡镇农村等区域的大面积连续覆盖,将促进5G行业应用和个人应用的超级业务出现,5G基站、各种新型智能终端、智慧家庭、新能源汽车等都会随之增加投资。

数据中心前瞻投资与“东数西算”高度契合

算力“地基”夯实与否,关乎我国数字经济“大厦”能否巍然屹立。为此,三大运营商不约而同地将数据中心与算力网络的广泛应用,作为2022年资本支出的重要方向。

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在中国电信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2年将聚焦新增长点精准投资,主要是加强对产业数字化的投资,预计为279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IDC预计投入65亿元,目标是新增4.5万个机架;算力投入140亿元,计划新增16万云服务器。

据了解,中国移动2022年在算力网络方面投资480亿元,并落实国家“东数西算”工程部署,累计投产对外可用IDC机架约45万架(计划新增4.3万个);加快布局热点中心云,按需建设边缘云,累计投产云服务器超66万台(计划新增18万台)。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2022年将全面进行算力网络建设,并且未来算力网络的相关资本开支会逐步增长。

中国联通以建设新型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为牵引,适度超前打造创新产品核心竞争力,网业协同,精准投资。传送网、基础设施等增加投资主要满足数据中心能力布局,适度增加“东数西算”网络投资。

目前,我国东、中、西部算力资源布局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格外突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咨询设计总监孙丽玫表示,在数据、算力高度聚集的经济发达地区,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局限性大;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但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困难,导致西部数据中心利用率偏低。

三大运营商对数据中心的前瞻性布局与“东数西算”工程要求高度契合。运营商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将促进东西部比例平衡。以中国电信为例,其拥有794个数据中心,机架50万个,从地理分布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陕川渝4个重点区域集中了近80%的机架,在北上广深、南京和杭州集中了50%的机架。到“十四五”末,中国电信的数据中心机架规模将在八大枢纽节点的相关区域占比达到85%,东西部比例由现在的7:3调整至6:4。

未来,运营商将凭借新型直连通道,进一步提升经济热点区域互联质量。据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电信正在提升国家枢纽节点核心集群所在区域的网络级别,实现全国至核心集群的高效访问;推动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在有效监管下,提高数据中心的跨网交换能力;根据东西部节点间的互补特点,架构优化和新技术引入协同,打造多条连接东西部数据中心节点的大带宽、高质量、低时延的直连网络通道;在枢纽节点内部构建高速互联网络,全面提升核心集群间、核心集群与城市数据中心之间的互联质量。

“新型数据中心建设,还会带动ICT企业包括机房设备、处理器、存储设备、空调、巡检的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升级,并逐步吸引大量投资,直接带动建筑、建材、电器、电子等产业发展。”马继华表示。

“网络强基”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应用于45个国民经济大类,涵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产业规模迈过万亿元大关。

今年4月,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提出要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推动5G由生产外围环节向内部环节拓展;推动企业内网改造升级,完成5家5G内网或万兆环网升级;加快企业外网建设,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发展。

作为“5G+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主力军,三大运营商在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中已取得了不少成果。以中国移动为例,已拓展超过1300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遍布全国近30个省份和地区,已落地800余家智慧工厂、170余家智慧矿山,两大电网深度合作150余个智慧电力项目,18家A+级钢铁企业覆盖13家,并累计为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十大行业、20大工业场景贡献60个标杆案例,从生产外围环节逐步延伸至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检测、故障运维、物流运输、安全管理等核心环节。

由于5G工业专网和行业深度绑定,掌管着企业内部大量数据,因此要让各行业内部运行环境和运维模式高度契合,工业专网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型企业集团跨地市多园区建网存在建设周期长、维护效率低、创新推广慢等痛点。

针对这些问题,中国联通于近日发布了“5G多园区专网”,帮助国网山东电力、一汽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客户实现跨地市多园区的“三个统一”。一是统一建设,通过集团的顶层设计,形成一体化的建网方案,将单个园区专网的配置基线化、脚本化,从而在多个园区实现快速部署和敏捷交付;二是统一维护;三是统一创新,基于5GC一朵云全程全网,可实现5G高精度定位、5G LAN等专网增值能力的“一地创新试点,全国复制推广”。

工业互联网提档升级中,5G在带宽、速率、时延、连接数和连接距离及移动性等方面已经具备了绝对优势。然而在稳定性、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仍值得关注。

为此,中国移动将升级5G工业专网。在网络性能增强方面,将引入多天线增强、上行增强、定位增强等关键功能;在构建安全防护体系方面,通过完善工业SLA服务保障标准,确保工业生产核心数据不出园区,实现网络安全威胁自发现和上下协同自防御;在行业平台建设方面,加速智慧中台的敏捷支撑和高效共享;在逻辑空间融通方面,将加快工业边缘云节点建设,打造支持多种工业协议的行业“云终端”,实现算力精准高效供给。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