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发展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巨大的数字化鸿沟也正在凸显,在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的地方就是与世隔绝,也就是新的“井底之蛙”。
信息不流畅必定会导致物流不流畅,物流不流畅的必然结果就是阻碍市场交换,影响百姓生活。这几年出现的“农民有菜卖不出、市民吃菜买不起”的现象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农民养的是本地鸡,下的可是全球蛋,一根网线通天下。
农民对互联网不是没有需求,而是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需求诉求:农民计算机知识匮乏、计算机售后服务缺位、环境恶劣(如电压不稳定、无地线、多雷击、气候潮湿、冬冷夏热、鼠害严重、卫生条件差等)等。
云计算是解决这些问题进而推进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手段——软件上移云端,很少出故障的纯硬件的云终端进入农村家庭,这样就能降低使用难度、减少故障发生率。建设农村农业云,可概括为“三化”:软件云化、终端固化、操作傻瓜化。
一个典型的云计算模型是在县级或者市级建设一个云中心,通过光缆连接到各行政村,再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到云终端。
把农村农业云的云端上交到县或市级政府,由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云端安装常用的软件,存放各种涉农教育音视频资料,并为每个用户开辟存储空间,用于存放用户自己的配置和信息数据。云中心建设严格遵循可伸缩性原则,由小变大,规模由用户数来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