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华永道调研报告:数字经济已成驱动全球产业创新核心动力,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各有挑战

经济日报
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达12.8%,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7%,是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动力。

640 (1).png

本文来自经济日报。

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及南部市场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出席在广州南沙举行的数字湾区发展论坛,并发布了《数聚湾区智汇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3》(下简称“报告”)。

“数字经济正成为驱动世界级湾区乃至全球产业创新的核心动力,数字经济对(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的重塑力量愈发强烈。”张立钧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等媒体采访时候表示。

他同时称,普华永道在今年初启动上述报告的调研活动,对全球四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及前沿领域进行剖析。其中,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关注广州南沙、佛山顺德、东莞松山湖、深圳河套以及香港等区域,并对广东数字经济核心领域58039家优质企业进行“画像”。

报告指出,对标世界三大国际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优势明显,空间范围更大、产业领域更宽,集中了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但也存在创新竞争力不足、硬连通和软对接仍需完善、应用场景和数据要素价值的释放有限等问题。

大湾区重点产业各有挑战

张立钧称,从总体规模和增长情况来看,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最活跃的城市群。

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6.4万亿元,占全国数字经济增加值比重达12.8%,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首位;广东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7%,是助推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动力。

报告认为,广东省数字经济基础厚实,其中战略性产业中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四大产业赛道兼具行业发展前景和科技创新实力,是大湾区数字经济未来发展最具潜力价值,且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

在对广东数字经济核心领域的58039家优质企业的调研中发现,深圳的优质企业最多,有27598家,占总数的47.5%;其次是广州,优质企业15740家,占总数的27.1%;东莞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超高清视频显示、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领域均有突出表现,佛山则主要集中在智能家电领域。

报告亦指出,广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方面,面临上游核心零部件本地供应率不足、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场景不足、智慧城市建设对产业发展支撑不够等挑战;佛山工业机器人产业方面,面临产业链价值分配不均、本土企业规模较小、缺少高校和资本支撑等挑战;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产业方面,面临中小企数字化转型“不想转”“不会转”,科技研发类企业市场化融资难、电子制造企业出海合规难等挑战;香港生物科技产业方面,面临国际机构参与中国生物科技创新研发较少、大湾区生命健康集群实力落后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以及香港缺乏大型锚定机构和跨学科研究机构,且存在与内地科研数据跨境难的现象。

与三大国际级湾区差距不小

上述报告总结了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以及东京湾区,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上具有的独到经验。张立钧认为,对标世界三大国际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尚有不小差距,但也同样具备特色发展路径。

报告显示,旧金山湾区的特征是高校科研催生数字科技创新生态。例如,汇聚了斯坦福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等34所公立大学、49所私立大学和众多一流科研机构,硅谷50%以上的高科技产业收入都来自斯坦福大学的衍生企业。仅在硅谷,就有超过100万来自美国各地和世界各国的科技人员,美国科学院院士在硅谷任职的就有近千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达30多人。

纽约湾区的特征则是借助资本融合数字科技和应用场景。例如,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一方面,纽约湾区依托全球最大的科技创新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吸引了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脸书等全球顶级科技巨头,选择在纽约设立研发机构或业务中心,确立了美国纽约“东部硅谷”地位。另一方面,纽约湾区以风投、创投等金融资源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了数字科技在金融商业、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等场景的创新应用。

东京湾区的特征则是从全球制造突围工业4.0转型发展。例如,东京湾区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精密制造为主导产业了众多世界级制造业巨头,如索尼、三菱、富士通、川崎重工等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及巨头背后的大量隐形冠军企业,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基础。同时,东京湾区是日本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发挥了对日本工业4.0的创新引领作用。

张立钧表示,数字经济时代是数据的时代,数据要素已存在于企业的生产、分配、流通、管理等环节,并成为最迫切开发变现的“富矿”。

“数据、场景对数字经济发展和企业成长的驱动作用愈发明显,大量数字经济企业乃至产业赛道都是围绕大数据、应用场景成长起来。”张立钧表示,当前,数字湾区的障碍在于跨境数据要素流通,粤港两地在数据资源的确权、交易、流动等方面机制和渠道不畅通,跨境数据资源交易规则不明朗。这也是最近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的《“数字湾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中最强调需要突破的。

“短板也可以是优势。”张立钧举例称,大湾区可以借助河套合作区积极开发利用和管理数据资源,完善粤港澳三地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尤其是借助河套合作区探索“数据特区”试点,实现深港跨境数据合法流通。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