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共同创造

在智能制造领域,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创造着更加高效、精准、智能化的生产线和生产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创造着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机器人系统”,作者|春花。

前言:

生成式人工智能(例如ChatGPT)将人工智能推向主流,引发了人们对工作岗位的流失和创造性工作的担忧。专家们现在强调需要关注“共同创造”,即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存与共融。需要大量的研究来理解证明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创造”这一概念,这对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640 (1).png

图片来源:搜孤文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最新进展是展示了其在各种创意活动中的潜力,例如:制作艺术作品、创作交响曲,甚至起草法律文本、幻灯片演示等。

这些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为人工智能将在创造性任务中胜过人类甚至取代人类,让知识工作者失去社会的存在价值,颠覆了社会创造的主体。

最近,《财富》杂志的一篇题为“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表示人工智能将创造一个'不需要工作'的未来”的文章直叙了一个观点,那就是“人工智能将能够做任何事情”。如果真的有一天人工智能能替代人类做任何事情,社会创造力将会从人类转移到机器,人类将没有存在的价值。

在《自然人类行为》人工智能特刊的一篇新论文中,来自奥胡斯高级研究所和奥胡斯大学混合智能中心的研究员珍妮特·拉夫纳(Janet Rafner)和混合智能中心主任雅各布·谢尔森(Jacob Sherson)教授与国际合作者一起讨论了创造力和人工智能的研究与社会影响。

640 (1).png

图片来源:网络资源图,侵权删

小组研究发现应该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和培养共同创造力上,即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以实现所谓的“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和“混合智能”。通过这种方式,将能够开发界面,同时通过人工智能和人工控制确保高度自动化,从而支持最佳相互牵制的关系。

Rafner评论道:迄今为止,关于人类与人工智能共同创造的大多数研究都来自人机交互领域,并集中在人工智能的能力、交互设计和动力学上。因此,这些进展对于理解人类与算法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人类对共同创造过程和产品的态度成为了依据,同时也需要用过去几十年在心理科学中积累的关于创造力的见解来丰富这些应用。

定义创造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研究仅人类、仅机器和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同创造力时,我们需要考虑所讨论的创造力的类型和水平,从可能更适合机器自动化的日常创意活动(例如制作新食谱、艺术品或音乐)到可能需要更高层次的人为干预的范式转换贡献。

此外,考虑一些细微的问题更有意义,例如,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同创造力和人类创造力在人类认知、行为、动机和自我效能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目前,我们对人机之间的共同创造没有足够的了解,因为人类和人工智能的贡献(和过程)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楚。展望未来,研究人员应该在预测准确性与理论理解(即可解释性)之间取得平衡,以实现开发智能系统以测量和增强人类创造力的目标。

在设计虚拟助手等共同创造系统时,必须平衡心理测量的严谨性和生态有效性。也就是说,共同创造任务应该将精确的心理测量与最先进的直观且引人入胜的界面设计相结合。

总结:

共同创造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共同创造是指人类和人工智能相互协作、共同创造新的价值和生活方式的过程。在共同创造中,人类和人工智能各取所长、相互补充,推动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创造着更加高效、精准、智能化的生产线和生产模式,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同创造着更加便捷、高效、智能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务模式。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