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创业靠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

钟林
据悉,国内某头部芯片投资机构已经一年没有投资芯片设计公司了。之前,头部芯片投资机构一领投,后面很多机构抢着投;一些产业投资一领投,很多机构跟着投。风向变了,早期风险大,后期估值高,能不能上市不确定,即使上市很可能会破发,投资机构变得谨小慎微。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公众号“钟林谈芯”,作者/钟林。

最近一段时间,特意安排拜访了国内最知名的几家芯片投资机构。

拜访前,怀揣梦想和激情,自信满满,三伍微过五关斩六将,一路冲杀出来,成为Wi-Fi FEM赛道的一匹黑马。拜访后,所有的幻想没有了,只剩下残酷的现实摆在眼前,整个人变得异常清醒,到了靠卖芯片生存的时代了,好在我有这个底线和计划。

结束了,靠融资做芯片创业的时代真的结束了。

谈不上是喜是忧,感慨的是只有时代的我们,没有我们的时代。

曾经一度认为,只要能融资,人人都可以做出一家芯片上市公司。2~3亿人民币的营收,10来个发明专利,40亿估值,何难?找几个有量并且研发周期短的芯片产品,高价挖几十个有经验的芯片研发工程师,组建一支狼性的有公关能力的销售队伍,再招募一个有资源有能力的运营团队。烧钱,杀价,上市,一气呵成。

这让我想起了直销,起源于美国,发展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成熟于中国台湾地区,这说明了直销更适合于东方文化。东方文化更讲究“人情、人脉、人际关系”。然而,人性的善是直销,人性的恶是传销。同样,注册制起源于美国。美国堪萨斯州在1911年州立蓝天法中,确立了“实质监管”的证券发行审批制度,授权注册机关对证券发行人的商业计划是否对投资者公平、公正、合理进行实质性判断。1929年“大萧条”之后,美国制定了《1933年证券法》,没有采纳“实质监管”的证券发行制度,而是确立了以“强制信息披露”为基础的证券发行注册制。目前,注册制已经成为境外成熟市场证券发行监管的普遍做法。

没有击鼓传花的融资模式,大部分芯片创业公司很难有生存机会。

据悉,国内某头部芯片投资机构已经一年没有投资芯片设计公司了。之前,头部芯片投资机构一领投,后面很多机构抢着投;一些产业投资一领投,很多机构跟着投。风向变了,早期风险大,后期估值高,能不能上市不确定,即使上市很可能会破发,投资机构变得谨小慎微。

也有某知名芯片投资机构在2023年出手的项目比2022年还多,但是投资的判断标准变了,如果是早期项目,一定是国内空白市场,而且很看重团队实际经验,产品出来后能有高毛利,那种充分竞争的消费类芯片不再投了。如果是中后期项目,很看重盈利能力,靠烧钱的芯片项目也不会考虑。

这个改变,源于减持新规出台,在整个A股市场,现金分红条件是限制控股股东、实控人减持的最大拦路虎。但在科创板,现金分红和上市破发对减持的影响相当。那些总股本偏小且业绩表现一般,以及以未盈利形式上市而未来盈利确定性不足的公司,很容易遭到资金抛售导致破发。

上市新规的出台,得到了绝大部分投资人和创业者的一致认同,无序的芯片投资和芯片创业竞争,对行业和参与者都没有好处。破坏的是整个国内半导体生态,重塑次序和回归价值投资和做有价值的芯片公司,已经刻不容缓。据观察,国内芯片行业的整个阵痛期将在未来2~3年内发生,大量的芯片创业公司将倒闭,大量的前期投资将打水漂。

在拥挤的芯片赛道上,投资人看不到价值,芯片创业者同样看不到价值。该坚持还是该放弃,成为很多创业者现在最重要的思考。也许放弃是最好的选择,不必持续没有意义的资金和人才消耗;也许坚持是对的,放弃意味着前期的投入归零,创业者和投资人都要遭遇重大损失,坚持或许还有机会。究竟放弃是一种明智和理性的选择,还是坚持到底才是创业的本色和责任,谁有答案?

有人会提出并购是一个好的选择,但个人观点,并购是少数事件,不会成为主流,主流是大部分芯片创业公司倒闭关门。

不得不承认现实,芯片创业靠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要么靠做芯片赚钱,要么填补国内高端芯片空白,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其他别无选择。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