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丨汽车产业链,结构性变化进行时

AI芯天下
方文三
汽车作为单纯交通工具的属性在弱化,智能互联、人车交互、自动驾驶等技术方兴未艾,汽车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上朝着移动终端的特性迈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I芯天下”,作者/方文三。

汽车作为单纯交通工具的属性在弱化,智能互联、人车交互、自动驾驶等技术方兴未艾,汽车在智能化的发展方向上朝着移动终端的特性迈进。

后疫情时代,汽车行业供应链安全考量将高于效率考量,强调关键核心环节自给自足将成为新趋势。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新旧汽车的产业结构调整

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和72.3%,市场占有率达33.8%。

今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25%。

从产业结构来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销量大幅度提升,而传统燃油车受到挤压,从过去的市场高位开始萎缩。

中汽协数据显示,11月份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114.7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8.3万辆,同比下降29.6%。

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提升,而且也推动了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的扩大。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转型中已显现重要的发展趋势

①短链化:电动汽车的零部件更少、价值链更短,汽车产业的增加值分布将更加集中;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将改变现有生产模式,导致全球汽车价值链重组。

②本土化:后疫情时代,在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趋势和提升产业能力的政策环境推动下,汽车产业链本土化发展现象将非常普遍。

③区域化:在发达经济体制造业回流趋势以及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从全球价值链转向区域价值链。

④内部化:不仅汽车产业,更多的轻资产、重关系、重知识型企业将占据技术密集型行业全球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核心技术的研发活动越来越内部化。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汽车供应链开始向网状发展

缺芯、疫情、地缘政治等多种因素让汽车供应链变得不稳定,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也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

过去,传统的汽车供应链就是Tier3、Tier2、Tier1这样垂直的供应模式,主机厂不用跟Tier3和Tier2的供应商打交道。

未来,汽车智能化将会依赖芯片、算法、软件等底层产品的进步,原本二、三级零部件供应商将在全产业链上下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多方合作已逐渐成为贯穿整个汽车生态的常态。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主机厂拥有多年造车经验,垂直整合能力强,能够最大程度地调用产业链内上下游供应商。

但由于完全自动驾驶汽车的商业化仍然处于试验阶段,不会在短期内实现,科技公司意识到他们需要与成功的主机厂合作,推动L2+和L3级自动驾驶汽车的批量生产。

汽车行业正从一个集成组装的传统制造业,转变为一个技术密集型的科技产业。

未来几年,节能、环保将是汽车行业电动化、新能源化发展的驱动力。

疫情叠加经济、技术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使未来十年全球汽车产业链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汽车芯片的供需来到了新调整期

从汽车数据看,缺芯导致的供应链停滞已经有所缓解。

车用半导体总体来说已经缓解,但是一些细分领域仍供应紧张,比如碳化硅、MOSFET等,其投产时间比较慢。

目前中低阶功率半导体和MCU、以及存储芯片相对不缺,但新的功能性产品及高阶MCU、IGBT、ADAS、AI、感测器、车用DDI相关芯片则相对短缺。

进入到2023年后车用MCU紧缺现象将得到很大缓解,全年供需将恢复到比较良性的状态,价格相对平稳。

新能源汽车将持续发力,预计2023全年整车销量同比将有约35%增长空间,这将继续带动车用MCU的需求量大幅上升,但车用MCU价格短期仍难以下行,到2024年将有所回落。

车规行业的缺货状况正在缓解,未来6个月,最多不超过10个月,会完全恢复正常。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智能电动零部件为供应商创造更多机遇

智能电动零部件供应商正在逐渐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产值大概为1.5万亿美元,电动智能零部件产值约为0.21万亿美元,占比约为14%。

预计2025年智能化零部件在零部件产值中所占比例会达到28%,到2030年这一数字会超过40%。

对于强势的主机厂而言,他们会指定供应商每个月需要交付一定规模的零部件。

汽车产品的投放周期约为2—3年,产业链上游做产能投放的周期比整车厂还要长,可能需要3—5年的时间。

在汽车供应链遭遇寒流之时,智能电动零部件也为更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创造了更多机遇。

2021年,全球电动智能汽车零部件产值约0.21万亿美元,占据全球汽车零部件份额约14%。

预计2025年智能化零部件在零部件产值中所占比例会达到28%,到2030年这一数字会超过40%。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整车为王”是必然趋势

未来做新能源车的企业,要想有盈利,产业链能力非常重要,特别是电池产业,必须掌控在自己的手上。

车企做[链长]统筹产业链,而产业链上的企业则要争当[链王]。

传统燃油汽车时代,海外车企凭借其多年的技术积淀竞争能力显著强于国内自主品牌,这离不开国际化大型的Tier 1(如博世、大陆等)伴随其全球化扩张。

新能源汽车时代,在电动化的上半场,动力环节长年被外资供应商接近垄断配套的格局被打破。

在智能化的下半场,随着自主品牌全面崛起,更多本土化全球公司有望出现。

中国自主品牌的全面崛起需要一批常年聚焦核心”赛道”的中国企业壮大国内供应链。

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的推广、使用,最终改变了汽车产业既往的以机械制造、组装为重心的产业链、供应链结构。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产业重构让企业能力重构

随着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技术革命的深入,汽车产品构成要素发生巨大变化,汽车产品运行与消费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产业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消费方式数字化,随之而来。

汽车产业内部,二、三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进一步加速。

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变化,使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产业链、供应链重构面临新选择。

汽车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领域要取得成功,必须在不同程度上与汽车产业外巨头合作。

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等)、电子通讯业巨头(华为、小米等)以不同方式进入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汽车领域,加剧了传统汽车企业的战略焦虑。

汽车产业内部、汽车企业内部,二、三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进一步加速,更加速、加剧了汽车企业的转型焦虑。

QQ截图20221020133834.png

结尾:新能源与传统车分化带动投资分化

今年,国内汽车产业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尤其是自主品牌,已经开始了大跨步地发展。

受所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不同影响,乘用车整体处于振荡期,总量保持稳定中低增长。

新能源汽车处于成长期,虽有波动,但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态势。

在总量稳定的前提下,新能源车快速增长,传统燃油车出现明显的替代,呈现显著收缩趋势。

由于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增速出现显著分化,而二者的产销又分别处于不同的品牌阵营,不同的品牌阵营背后又对应不同的产业链体系。

领先新能源汽车品牌的产业链体系以及深入向自主新能源产业链转型的企业成为投资重点关注的方向。

作为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切换,创新高发的汽车领域,原材料创新是其发展的重点方向。

而轻量化发展趋势,推动大量结构件从原本的钢制品向铝合金领域转型,一体化压铸等新工艺机会涌现,具有免热处理材料等优势的企业,投资机会显现。

部分资料参考:财资一家:《新形势下,汽车产业链发生了哪些变化?》,经济日报:《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21世纪经济报道:《汽车芯片短缺结构性缓解》,每日经济新闻:《汽车产业链格局也要变天了》,未来智库:《2023年汽车行业策略》,半导体产业纵横:《汽车产业:链长VS链王》,发现报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全梳理》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