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演进的关键:商用模式的推陈出新

中华工商时报
“6G带来最革命性的进步将是中低轨卫星网络与地面后5G网络的融合。”对于6G时代的意义,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洪伟如是表示。他认为,人类将第一次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对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甚至部分外层空间的全覆盖,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互联。

本文来自中华工商时报。

随着5G商用大规模推进,下一代移动通信6G渐行渐近。国务院今年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与此同时,6G商用模式的开发也正受到人们的关注。

未来3-5年是研发关键窗口期

“6G带来最革命性的进步将是中低轨卫星网络与地面后5G网络的融合。”对于6G时代的意义,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洪伟如是表示。他认为,人类将第一次实现无线通信网络对整个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间甚至部分外层空间的全覆盖,从而真正实现无处不在的信息互联。

业内人士表示,6G从技术标准制定到满足市场需求,正在按照既定的步伐前行。从公开的技术数据上看,6G峰值数据传输速度能达到每秒1Tb,比5G速度快了50倍,可靠性是5G的100倍,时延小于100微秒,是5G的十分之一,流量密度能达到107/Km2是5G的十倍,频谱效率是5G的两倍……总之,在高速、低时延、高可靠性的条件下,6G将完成多种场景下更加复杂的任务。

目前,业界对于6G技术和潜在应用场景的研究活跃,首先,6G需要更高速率的信号,其对应使用的,是太赫兹通信技术。相关技术资料显示,太赫兹波具有频率高、脉冲短、穿透性强的特点,因此被认为可以作为高速宽带的通信载体应用于6G通信。同时,一些细分领域新的场景不断出现,综合来看,6G潜在应用场景主要分为全覆盖多样化智能连接、高保真扩展现实类应用、智能化行业类应用等三类场景。

而据相关机构的分析,未来3-5年是6G研发关键窗口期,我国在2023年左右也将迎来低轨卫星投资的高峰期。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包括SpaceX星链计划在内,全球已经发布的星座计划超过25个,计划发射的卫星数量超过10万颗。

另一个与6G高度相关的竞争领域是低轨道卫星技术,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将6G解读为:“5G+低轨道卫星”。与高轨同步轨道卫星相比,地轨卫星成本低,时延低,可靠性更高,并且不存在通信盲区,能够无缝链接全球的互联网,如果低轨卫星最终完成与地面互联网的融通,5G无法覆盖的全球80%的陆地和95%的海洋区域,将有望实现联网。

商用模式备受关注

与当前6G技术推广提上日程相比,如何挖掘商用模式成为关注的焦点。

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当前业界虽然还没有制定出6G统一标准,但已经就6G商用化进程达成了初步共识,6G通信的愿景、场景、基本指标、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等研究均有了新的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也初步明确6G将会在2030年左右实现规模化商用。

中国电信首席专家毕奇表示,接下来怎样将真正有商业价值的愿景甄别出来,加快相关关键技术的研发,使其能在6G期间付诸于实际部署,是未来几年科研的重要任务。

业内普遍认为,在6G下,自动驾驶技术将更加可靠,因而得以推广,车路协同、边缘计算,低时延高可靠的网络信号,通过车辆传感器与云端计算相连,让交通运输也变得可靠与高效。

更有业界专家预测,6G下人们或将有机会,在真实的物理世界之外,感受另一个虚拟的数字孪生世界,置于人体内外的传感器将采集和分析数据,生成数字孪生人和孪生世界,人们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踏入孪生世界探索虚拟的现实,人与人的互动形态也将彻底改变,6G将会让远程的精确手术、工程建设成为现实。

据了解,上市公司中华讯方舟、四创电子、大恒科技、亨通光电、远方光电都曾向外界透露业务覆盖6G相关服务。在配套基站方面奥士康正在配合客户开发PCB产品,意华股份也确认正为配合华为、中兴等客户研发高速连接器的新产品。

推进政产学研一体化,我国6G研发具备先发优势。我国6G研发工作的总体部署超前,正系统开展6G技术研发方案的制定工作,为6G技术预研打下基础,表明在全球范围内的6G研究工作中,我国承担着先行者的角色,这对增强我国在前沿技术研究领域的全球话语权将有深远的影响。

值得提及的是,我国5G规模化商用快速推进,为开展6G布局奠定基础。当前我国5G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化进程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工信部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5G基站超过70万个,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5G网络全覆盖;5G终端连接数突破2亿;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100个,5G+远程会诊在19个省份的60多家医院上线使用,5G+自动驾驶、5G+智慧电网、5G+远程教育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专家表示,基于5G技术储备和产业推进的先进经验,我国可在6G性能指标、网络架构、关键技术及标准化、应用场景示范等方面展开布局,同时充分考量5G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全面提升5G、6G技术研发的可延续性和迭代,为实现5G到6G的深入科学演进打好基础。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