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为剩余价值而生

跃龙龙哥
大数据,为剩余价值而生,这才是它最应该贴上的标签。剩下的一系列技术生态系统,只不过是为了压榨剩余价值而衍生出来的工具,当有一天有更好的工具出现时,资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你以为的那一套生态体系。

除了杀熟外,人们对大数据的印象还有什么?

1.jpeg

小厂还在赛道里混战,大厂才开始杀熟。考虑到空洞又乏味的概念不会在脑海里停留七秒钟,最后的印象很可能是韭器——资本收割韭菜的又一利器。当然对于行业内的人来说,越来越复杂的图片也许能代表的他们的印象。

2.jpeg

(也是新时代民工的心酸路程)

当然也可能没有概念,毕竟日复一日的需求冲淡了思考。寻找一个印象,标签,不想人云亦云,那得把目光放远一点。

二十多年前,中关村前面立了块广告牌,也许更应该叫路标。

3.jpeg

(以前路少不知往哪里走,现在路多还是不知往那里走)

那时候的信息高速公路,无疑是时髦而又新奇的代名词。想要在上面网络冲浪,还要向北走一千五百米,去固定的网点拨号上网。

现在,手机,电脑已经成了随身客运站,里面一个个形形色色的app,成了载着我们在这条信息高速上疾驰的客车。

只要有网有电,随时随地进站上车。同样的,这些客车都有固定的停靠出发点,每两个点之间,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个具体场景:衣食住行,情感交际。

4.jpeg

现实入口网络里四通八达

乘客的上上下下,都会在客车里留下活动的痕迹。比如,说了哪些话,什么地方上的车,什么时候下的车等等。有时是为了让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所必须留下的痕迹,这是痕迹的自用价值。

当客车上的司机和乘务员想要了解客车的运行状况,以便及时作出一些调整,获取更多的利润时,当然也会使用我们乘车留下的痕迹。

比如统计了下客人的年龄层次分布,发现中年客人环比去年少了十个点,因此针对中年客人做了一次活动营销,搞个专享优惠。

5.jpeg

关爱中年男人是社会的责任之一

这种为了让客车更好的运行,而从客户痕迹中提取出来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一辆小客车,每天只有十几二十个客人坐车,提取剩余价值,如果有的话,只要老板两眼望天嘴里念叨念叨掐掐手指就完成了。

一辆每天成千上万个人使用的客车,客人留下的痕迹可能要几万本书才能记下来,要从这么多痕迹提取剩余价值,必须要借助工具了。

比如excel,一些常用数据库等来进行统计分析才能得到结果了。

一辆巨型客车,每天有几百万客人,那些痕迹的总量已经有好几个国家图书馆那么多的信息,甚至还要多,常用的统计工具一碰就基本上瘫痪了。

这就类似要你计算57等于多少,你翻个白眼给了答案。

要你计算57839717,你翻个白眼不给答案。

6.jpeg

不是每个大脑都叫九章

偏偏对于这些巨型客车,提取剩余价值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辆客车每个站点载客量的变化,可能意味着每天几十万的收入波动。对于这些剩余价值很大的数据,常规工具很难处理,一套专门处理的系统应运而生,我们一般称为大数据系统。也就是说,有剩余价值的海量数据,才是我们所认为的大数据,才能从其中提取出一张张报表,并最终转化为公司利润业绩单上的一行行数字。

当然也才能为我们所熟知的杀熟,提供各类原材料。

大数据,为剩余价值而生,这才是它最应该贴上的标签。剩下的一系列技术生态系统,只不过是为了压榨剩余价值而衍生出来的工具,当有一天有更好的工具出现时,资本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你以为的那一套生态体系。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