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CIO在数字化转型时期的思考

CIO发展中心
企业重视数据的目的是希望各种各样的系统数据能够被用来分析,所以怎么把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传统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行业。我国又是制造大国,以生产与加工为主,通常按照市场需求,将生产资料(如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转化为人们所需要的工具、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在“制造”的过程中,往往涉及:客户资料、产品开发设计;员工资料、财务管理、行政管理;销售系统、生产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监管……等事项,复杂而繁琐,管理中面临诸多难题,效率低下,让制造业CIO们“头痛”不已。

CIO最应关注的三大问题

中国制造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今天,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都在不断上涨,制造业企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这些企业中的CIO们又在关注哪些问题?

1.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可以转向哪些方向?

从创新和转型的角度,可以有3个方向:第一,业务模式的创新。以农夫山泉为例,其本身产品并没有变革性的创新,但它的业务模式有创新,最初农夫山泉是依靠层层分销商攻占终端市场,到如今,利用信息技术直接掌握终端市场的需求信息,把分销商变成了“物流商”,业务模式变得扁平化。第二,从产品本身的角度进行创新与发展,典型代表就是iPhone。第三,则是向管理要效率,毕竟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会落到人和管理的竞争上去。而无论是对于渠道的掌控还是企业管理,IT都大有可为。

2.应用数据的价值在哪里?

企业重视数据的目的是希望各种各样的系统数据能够被用来分析,所以怎么把数据转化成有用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IT在数据挖掘使用方面最大的优点,就是“以前IT告诉老板这件事行还是不行,但是数据不必告诉老板行还是不行,而是直接告诉老板应该往哪个方向去”,这样的变化对CIO来说无疑是件好事。随着企业业务量和数据量的增长,怎么有效利用数据、应用数据已经是一个大问题。

3.如何顺应“移动”大潮?

“移动化”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概念,在社会信息化环境下,数据从PC到pad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作为IT从业者,怎么去顺应这个潮流,把以前在传统IT系统上构建的强大系统,逐步转移到移动终端设备上,并让它们产生强大的生产力,给企业创造价值,已经成为越来越多CIO思考的内容。

一些已经在企业中实践过移动化应用的CIO认为,他们做移动的根本目的其实是做协同,怎么把信息推送到移动设备上,让用户真正能够使用起来,最终提高用户群的集体效率。

CIO需要将IT与OT相融合

制造企业的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结合具体情况来开展。

新技术的使用会带来业务的变革,变革的能力是精益管理的能力。如果企业本身没有管理的能力和意愿,就无法体现价值,所以,企业管理团队的能力非常重要。

在制造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要配合工厂的精益管理能力,结合业务痛点,带来精益改善的闭环,这一点非常关键,以往传统实施IT系统项目的失败很多原因就在于没有配合管理闭环。系统要行之有效,必须与工厂管理结合,否则即便技术准备好了,如果不与管理和现场相结合,工人不愿意用,依然用传统的方式保修,不留下报修记录,或者报修后没有及时响应,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以前的IT团队主要服务办公室的白领,侧重流程驱动。但随着物联网、传感器、通讯技术等技术的带来变化,CIO的关注点越来越下沉到工厂现场的实际需求,需要关注设备本身的健康、关注设备的实时监控、设备的能耗及工厂的稳定运作等等,这些都需要与工厂的班组长、分管经理密切配合,与现场管理密不可分。

除了更多的关注现场,和以往一样,CIO依然要进行顶层规划。具体来说,需要定义清楚不同IT系统之间的标准化接口。对制造企业而言,传统的IT系统包括设计软件、生产侧的MES(制造执行系统)软件,ERP(企业资源管理)软件等,在顶层规划中,需要明确这些IT系统的集成方法和数据标准,不应存在多个标准,否则系统集成复杂度会很高。通过顶层规划,定下来大的标准、借口,为整体数据打通创造基础条件,然后再结合不同工厂的不同业务来落地实施,解决其痛点。

新时代下IT团队的风格需要变化,角色更需要变化。从以往的技术牛人转变为技术牛人+管理牛人+业务牛人,利用新技术指导业务变革,利用业务价值的创造为技术赋予生命力。需要懂战略,懂业务流程、懂生产、懂设备、懂工艺,越来越贴近业务,实现IT与OT的融合。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