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社交具有高度沉浸化、交互方式场景化、实时性和可以进行非言语传播的特点,是将超越4G网络时代的社交媒体的新形态。VR社交是5G时代社交媒体发展的一个趋势,是技术驱动下一个不可避免的潮流。
入到2017年以后,5G网络技术开始显山露水,照以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路径,通信传输技术的升级往往带来互联网媒介生态的变革,5G时代将摆脱网络传输速度和宽带的制约,使人类更早进入“智能一切”的时代,人们不在需要某一具体的媒介而进入到web3.0——万物皆媒的智媒体时代(终端为主的网络)。
当然,传播技术不会朝着单一追求速度的方向无限迈进。在一个拥有哦相对极值的阶段将保持一定时间稳定。因此5G网络技术并不一定能让我们直接买入“智媒体时代”,但却一定会深刻改变4G网络时代的传播关系。4G时代,受网络传输速度和带宽制约的VR技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进入互联网时代以来,从时间坐标来看,每隔10年,移动通信领域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每隔10年,新的移动通信技术就会普及。上个世纪80年代末第一代移动通信网络诞生,然后是90年代末的GSM网络,随后到新世纪的3G网络,紧接着是2010年的LTE4G网络,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媒介和社会也在不断发展。
GSM网络:我们身处web时代仍然是文字主导的——短信、手机报是我们了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3G网络我们进入了web1.0时代,即时通讯、图像丰富了我们的信息接收(内容为主网络);
同时4G网络深化了web2.0的社交属性,短视频传播、直播、社交媒体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关系为主的网络),网状的路径取代了线性的路径,传统媒体渠道也彻底失灵,我们也藉由此正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社交媒体当道、传统媒体衰微、人工智能初步崭露头角的时代。
VR社交已初露端倪
社交媒体的功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逐渐扩展,具有新功能的社交媒体兴起都伴随着老一代社交媒体的衰落。考察5G时代的VR社交可以从通信技术发展逻辑将社交媒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1.0时代社交媒体,基于2G通信技术,以PC互联网的QQ、贴吧、论坛等为代表,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表情符号来进行交流。尽管突破了地域限制,但每个用户只能固定在电脑前进行文字符号的传递。
2.0时代的社交媒体,基于3G通信技术,以移动互联网的微信为代表,用户可以采用语音、图片等符号进行移动空间的信息沟通,能够更加明确兴趣和需求进行一对一的社会关系建构。
3.0时代的社交媒体,基于4G通信技术,以抖音、快手、秒拍等短视频产品为代表,用户之间可以直接进行视频交流,可以根据标签寻找有针对性的内容。
4.0时代的社交媒体,将基于5G通信技术,以VR社交为代表,这一社交媒体形态已经有Spaces VR、Altspace、VRChat等探索应用,在Steam平台上已经有“桌球国度”等几十款游戏加社交的产品。
5G之于传媒
2018年5月22日在福州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发布了中国5G发展的“时间表”,具备示范应用能力的5G终端最早将在2019年下半年推出。5G网络的特点如下:
一、是网速更快,5G用户体验速率可达100Mbps至1Gbps,峰值速度至少是4G的10倍以上甚至100倍,支持移动虚拟现实等极致业务体验。
二是连接数量更多,连接数密度可达100万个/平方公里,流量密度可达10Mbps/平方米,可以有效支持海量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支持未来千倍以上移动业务流量增长。
三是通信过程中的时延会越来越低,传输时延可达毫秒量级,满足车联网和工业控制的严苛要求。
对于传媒业而言,每一次互联网传输技术的升级都会带来媒介生态的变革。可以预见的是,VR、AR技术将因为5G的到来突破瓶颈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G给VR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媒介即讯息”理论很好地解释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对于传媒发展的影响——从2G到4G技术的发展,相对应的媒介形态也由文本到图片、再到视频应用,由PC互联网发展到移动互联网。由雅虎、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发展到Facebook、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而即将到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更是充满想象空间,5G将带来更快速度和更多连接,它不仅限于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摆脱了网络传输速度的制约,可以借助强大的云端处理技术,进行海量的数据分析,解码,用于支持VR技术。
VR(虚拟现实)是基于动态环境建模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等建构的一种可以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通过计算机生成的模拟环境让人可以感知三维动态视景,并可以产生交互行为,让使用者有身临其境的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