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运营商发布了2020年财报。作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对于通信行业,甚至全球各个行业来说,2020年都是最为特殊的一年。
三大运营商2020年财报关键指标对比图如下:
从三大运营商公布的2020年全年财报看来,过去一年,运营商最大的资本开支是5G网络建设。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移动以1025亿元的5G投资额高居第一,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两倍之多。
去年,中国移动新建约34万个5G基站、累计开通39万个5G基站;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各开通38万个5G基站。
业界普遍认为,80%的5G应用为政企行业应用。其中,中国移动率先提出BAF商业模式,成功实现了5G专网的产品化,落地了470个专网项目;发布OneCity智慧城市、OnePower工业互联网等九大行业平台,沉淀多个用场景。
由此也可以看出,三大运营商在5G方面的投资力度不小。我国正处于5G发展的导入期,对于5G建设的发展节奏业内也产生了不同的声音。
02
工信部闻库:5G建设应适度超前
2020年10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对部分学者的5G投资过度超前看法给出了解答:
适度超前建设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普遍特点,保持适度超前建设,符合通信行业发展的特点。同时,随着规模化的部署,网络成本会越来越低。5G应用的广阔前景也将保障投资建设的可持续性。
未来三年,我国5G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仍需保持战略定力,尊重技术演进、网络建设、市场发展的规律,扎实推进5G网络建设,全面加快5G应用的创新步伐,努力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5G良性发展模式。
总结来说:保持战略定力、适度超前建设、以建促用、尊重客观规律、综合看待5G建设发展。
03
5G适度超前是行业负担,还是众望所归?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从来不缺少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支持,有质疑,也有观望。
2020年,前财政部长楼继伟的言论引发热议,既然是前财政部长,楼继伟反对5G的理由,更多的是从钱财方面去提出不同观点。
楼继伟提出的三大理由是:技术不成熟、运营成本极高、不易消化成本。
此外,在不久前楼继伟还表示:
基础设施适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过度超前,抬高了用户成本或不可持续的公共部门债务。现有5G技术很不成熟,数千亿级的投资已经布下,而且运营成本极高,找不到应用场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难题。
在楼继伟提出运营成本高等观点之后,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知名通信平台在5G建设上发布了不同的声音。他们从以下四点进行分析:
5G产业发展投资与回报情况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适度超前建设5G有风险也是机遇;
toB市场需要培育;
个人市场是5G应用发展的基本盘。
通信专家项立刚对此事也在微博上进行了评论。
大部分网友对5G建设还是持积极态度的。
总的来说,楼继伟的言论也让我们看到了5G的另一面。但小编认为,适度超前建设5G有风险但也是机遇。
04
小结
针对5G建设的问题,我们认为:
一、5G到来后,社会上有不少批评者,他们认为5G只是“4G+”,也就是说他们只看到了速度的提升,但如果只是这样看5G,那就完全没有理解5G的实质。
5G的出现和赋能,将为传统行业带来整个模式的颠覆。请注意“颠覆”这个词,4G迎来“改变”,5G实现“颠覆”。
二、走在前面的开创者,也是最早的试错者。对于不同的业务,不同的产品,确实存在一个最佳的切入期。有一些业务过早地进入,很可能成为先烈。当然,任何技术的初期总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我们目前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不完善的地方是什么,找到更好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将风险变成机遇。
三、在5G时代下,我们必须打破“为节省成本,只覆盖热点”的错误思维,要做到全面和深度的覆盖。这个深度就包括地下和一些以前覆盖很差的地方,如地铁、地下停车场和矿山的坑道里。
四、5G的建设,我们要做到适度超前。七八年前,也有人问“4G有没有用啊?我们现在打电话发短信都够用了呀”。事实证明,保持适度超前建设符合行业发展特点。
但是认为中国5G超前或者没必要超前,这是没道理的,在任何事情上需要做到全球领先,就需要保持超前,否则就永远会跟着别人后面跑。1G到4G,领头的都是欧美国家,5G对于中国正是一个翻盘的机会。
比如在手机支付上,如果中国不发展微信支付、支付宝等,那就会还在使用信用卡付款,人们已经觉得不方便,所以中国在5G上必须保持适度超前。
5G改变生活,造福民生,纵使有困难,国家的5G建设路线不会改变,科技的发展长河不会倒流,它所带来的机遇,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