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10后”遇上互联网,别让“秀场”埋没了童年

赵梦园
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小孩哥”“小孩姐”的称谓,互联网的风又吹到了“10后”身上。展示技能,输出态度,明星培养……伴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成长起来新一代,他们的童年和我们的大不一样,但是在互联网光环之下,别忘了享受原本的童年生活。

本文来自红辣椒评论,作者/赵梦园。

近段时间,网上出现了“小孩哥”“小孩姐”的称谓,互联网的风又吹到了“10后”身上。展示技能,输出态度,明星培养……伴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成长起来新一代,他们的童年和我们的大不一样,但是在互联网光环之下,别忘了享受原本的童年生活。

互联网上爆火的“小孩哥小孩姐”技能拉满,有拥有五年烹饪经验的蛋炒饭小男孩,有能替父亲讲高数课的中学生……“10后”技能满分,且随性自如、稳定输出,被同学嫌弃衣服难看就再买一件天天穿,让他看习惯;跟长辈敬酒言谈得体,丝毫不怯场;“小孩哥”一抬手够我学好久……互联网成了“小孩哥小孩姐”的秀场,受到一片称赞。还有一些小孩早早就开始直播带货、签约公司,天天泡在互联网上,过分成熟的风格和与之不匹配的生活也该让我们反思,他们的童年生活去哪了?互联网可以是展示兴趣的工具,但不能成为侵占童年的“玩具”。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10后”拥有自己的社交账号,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兴趣或特长。比如最近全网都在蹲后续的三个“小孩哥”跳舞,他们的主页写着:“来自小县城的我们热爱跳舞,在这里分享舞蹈。”发视频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短视频能够让更多人看到和认可,无疑是互联网时代的优势。但还有一些小孩,早早就开始了直播带货,模仿不适合这个年龄的舞蹈或行为,深谙引流吸粉的方式,不自觉就掉入了流量和资本的漩涡。

我们在感叹“小孩哥小孩姐”厉害的同时,也应关注未成年人,尤其是儿童、青少年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当互联网成为每时每刻跟随他们生活舞台的聚光灯,也就意味着他失去了台下的生活。依赖互联网,为了流量投入过多时间精力去营销,过度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也会失去原本属于儿童无忧无虑的快乐时光。没有下课和同学们的嬉笑玩乐,没有上蹿下跳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没有莽莽撞撞闯祸又改正的成长经历,过早看透人情世故,闯入成年人的世界,但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心智和判断力,便容易在海量的信息面前迷失方向。

波兹曼在《童年的消逝》里谈到:现代传媒肆无忌惮地揭示了一切秘密,童年纯真的状态丧失了……更可怕的是面对影视里被扭曲,妖魔化的成人世界,孩子会迷失方向,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苦苦挣扎。而互联网不断“入侵”儿童的世界,儿童模仿成年人的行为,使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在模糊,更多儿童过早地参与到了成年人的世界,并非一个值得提倡的现象。被成年人视为笑谈的东西,儿童可能会当真,影响价值观的形成。那些“小孩哥小孩姐”洒脱超然的发言,也并非真实地看破人生,没有精神焦虑,只是他们没有太多现实的压力,可能不理解背后的含义。

因此,互联网可以是儿童展示自我兴趣的一个工具,但不能过分侵占儿童的空间,适当的接触利用网络媒体,了解外部世界是可取的,但在儿童缺乏足够辨别能力的时候,需要的还是家长和社会的引导规范,还给他们应有的童年生活。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