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养鱼采油到生态保护, 5G强力“续航”城市特色产业

张琪玮
5G网络的应用,是数字化赋能传统渔业的关键点。在向记者介绍5G赋能下的自动投饵系统时,赵全福表示,通过对风浪、水流等实时数据分析,可以调整投喂位置、距离、下饵速度等参数,实现精准投喂,降低饲料浪费损失80%以上,减少用工成本超60%,实现了成本控制方面的突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子报”,作者/张琪玮。

海风拂面、浪花翻涌,丰收的渔获让渔民的脸满含笑意;“磕头机”不断运作,将隐藏在岩层下的原油化作“黄金”,为城市插上经济腾飞的翅膀;黄河奔流入海之处,生意盎然,自成一派天地……上述种种,都是天然的地理条件赋予城市的馈赠。而随着时代变迁、科技更迭,依托传统特色产业而发展的城市,也紧跟着数字化的时代步伐,以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技术为“燃料”,为传统特色产业注入了新动力。

10月30日至11月1日,《中国电子报》记者随中国移动走进山东烟台、东营两个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发展的典型城市,亲眼见证5G网络赋能下,传统特色产业的数字化蜕变。

5G助力渔业数字化转型

在平静的广阔海面上,除去几艘在近海逡巡的渔船外,一条璀璨夺目的“星星项链”格外引人注目。“项链”的一头是花瓣造型的智慧渔场,另一头则是海星造型的综合体平台,通过栈桥两相连接,全国首个智能化大型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耕海1号”的全貌跃然眼前。

640 (1).png

“耕海1号”如同一条海面上的“项链”

作为一座“海上牧场”,“耕海1号”最显著的作用,是为渔业养殖提供了巨大的效益与发展空间。“我们看到的花瓣造型其实就是养殖网箱,每片‘花瓣’内的养殖体积能达到10000平方米,每年可以养殖优质鱼类20万尾,年产量达到15万公斤。”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工程师赵全福告诉记者。

5G网络的应用,是数字化赋能传统渔业的关键点。在向记者介绍5G赋能下的自动投饵系统时,赵全福表示,通过对风浪、水流等实时数据分析,可以调整投喂位置、距离、下饵速度等参数,实现精准投喂,降低饲料浪费损失80%以上,减少用工成本超60%,实现了成本控制方面的突破。

谈到“降本”,自然离不开“增效”。赵全福告诉记者,一直以来,鱼苗培育成活率是决定一年养殖成败的关键,而对鱼病的发现、预防始终是提高养殖成活率面临的一大难题。“在5G鱼病专家会诊系统的加持下,通过5G高清显微镜的视频传输,让专家远程进行诊断,整体养殖成活率达到98%,出品鱼的各项指标都远远优于国家标准。”赵全福说。

640 (1).png

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指挥中心调整养殖参数

渔业养殖在逐渐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同时,面临着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环境与生态难题,5G网络的应用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保障。中国移动山东公司烟台分公司政企客户中心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其依托5G技术打造生态环保“黑科技”——水下环境监测系统在环境保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记者了解到,“耕海1号”搭载的水下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实现对水质环境亚毫秒级的水下超高清视频回传及水质监测数据收集传输,还可实时监测温度、盐度、流向等水质水文情况。“通过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垃圾处理等系统,在5G网络支撑下实现了黑水、灰水的‘零排放’,每天可产淡水20立方米,能够满足平台三天的使用量。”张晓军告诉记者。

5G实现智慧油田安全管控

山东东营,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城市。在这座小城内,石油产业为东营的经济发展撑起了一片广阔的天空。在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传统的石油产业也不甘落后,正在积极寻求“数字”跨越。现河采油厂正是走在石油产业数字化转型队伍前列的单位之一。

现河采油厂内的一座平平无奇的平房里,一块大屏、几台电脑,就构成了采油厂的“大脑”。在郝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郝现管理局经理吕志强告诉记者:“指挥中心的核心功能是现场监控、远程操作,包括报警处置、现场异常情况的协调。”他表示,在高速、稳定的中控系统加持下,不仅实现了采油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对油井设备和采油工人全方位的安全应急保障。

640 (1).png

郝现安全生产指挥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远程监测油井状况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采油厂信息中心主任李平平则更详细地解释了5G网络在现河厂中的具体运作模式。在油井旁,李平平向记者展示了游梁式抽油机上安装的传感器。他告诉记者,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到的数据,不仅能够保障工人的生产安全,还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数据,提高生产效率。“利用5G网络、边缘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生产视频、传感数据、油井启停等实时监测和有效管控,对我们的终端设备在线率、终端体验速率以及工控控制时延都有很大的帮助。”李平平告诉记者。

640 (1).png

现河采油厂内的游梁式抽油机和皮带式抽油机

作为不可再生能源,石油产业的未来发展是许多以石油为特色支柱产业的城市最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现河采油厂共有油井1800余座,日产油量却仅在3000吨左右,往日单井“日产千吨”的辉煌似乎早已过去。在谈到未来石油产业的发展路径时,李平平告诉记者,未来,要着重向页岩油的方向发展。他表示,虽然页岩油开采难度大、对开采工艺要求高,但现有的石油开采基础设施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5G网络及其配套技术的发展,也为页岩油的开采打下了坚实基础。

5G赋能生态保护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作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不仅承载了厚重的文明,更孕育出了丰富多样的生态。坐落于黄河与渤海交汇之地的东营,其特殊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也成为了一项独特而重要的城市特色。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G网络早已融入生态保护的细枝末节,带着满满科技色彩的生态保护产业,也成为了东营一张别具一格的“名片”。

走进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略显空旷的房间内,占据了一整面墙的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平台大屏尤为抓人眼球。黄河素来以水少沙多、地形复杂、泥沙堆积等水文特征而闻名,而以上种种都令传统的黄河水文治理成为一项难以攻克的问题。反观检测平台上的画面,“黄蓝交汇”处清晰可见,泥沙、水流量等数据一目了然。中国移动山东公司东营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马进告诉记者:“黄河生态监测平台项目综合运用了物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5G+、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手段,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其中,马进特别强调了“5G 700M+CPE”方式的应用。他表示,借助这种方式,突破性地实现了距陆地20公里海面视频流畅清晰、安全可靠的实时回传。

640 (1).png

通过监测平台,“黄蓝交汇”处清晰可见

除水文治理以外,鸟类的生态监测与保护也是黄河入海口区域生态保护的一项重点内容。作为全球濒危鸟类东方白鹳的自然栖息地之一,黄河三角洲的“5G化改造”为其鸟类生态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监测中心主任王天鹏表示,2022年以来,保护区监测到东方白鹳年繁殖数量均在450只以上,累计繁殖东方白鹳3198只。“信息技术手段为我们对水鸟的研究提供了一手数据,数字化的加持也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保护。”王天鹏告诉记者。

640 (1).png

东方白鹳的保护与繁育初见成效

记者还了解到,借助5G视频回传与VR技术,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推出VR观测东方白鹳项目,为城市文旅行业注入新动能。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