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路

廖婷婷,马佳宏
数字化赋能对变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师角色、教学法、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职业教育正向积极发展。将数字化真正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和教学平台,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高职观察”,作者/廖婷婷,马佳宏。

数字化赋能对变革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师角色、教学法、教育评价和教育环境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引领职业教育正向积极发展。将数字化真正融入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教学管理和教学平台,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学资源应实现数字共建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要素,其共建共享的内涵包括更深层次的数字共建和教学资源的实时双向共享。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已基本实现信息化资源覆盖,如教师理论授课与实训课堂展开所需的视频、动画和课件资源等。但应避免将资源的信息化呈现简单视为数字化的误区,数字化应是基于信息化基础之上、集成度更为高阶的技术运用。换言之,教育领域的数字化建设相较于信息化建设而言,不仅是只停留于表面的应用层次,而是实现“人数”共同治理,以颠覆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数字资源应实现多元主体共建。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一方面,设立专门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决策与监督部门,建立从国家到地方再到学校的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实现贯通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的统筹调控。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结合区域特色与发展规划,制定科学细化的具备现实指导意义的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指南、政策条例,以指导地方职业院校高质量数字教学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从学校到地方再到国家的数字教学资源库构建。其次,实现多元主体协同共建。“互联网+”时代的资源建设呈现出多主体参与的模式,应转变以往仅由专业人员建设开发资源的形式,形成政府指导、市场主导、院校牵头、行业企业参与的多元主体数字教学资源共建模式。在政府的宏观指导下,以市场数字技能人才需求为牵引,职业院校及师生既是数字教学资源服务的享受者,亦可成为数字资源建设的参与者与开发者。行业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的提供者,亦可成为数字资源使用的维护者与服务者,利用平台优势将自身生产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相衔接。最后,建立并完善数字资源建设质量保障机制。实现内涵式数字教学资源建设,需保证数字资源建设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库的资源补充,不盲目追求数量与覆盖面,而是更加注重资源的质量以及教学使用效益。因此构建数字资源库时须有质量上的准入标准,在资源建设与维护过程中,应根据资源的教学使用率、使用反馈等信息,定期实行数字资源的准入与退出工作。

数字资源应实现双向实时共享。实现这一目标应从数字教学资源自身建设与提升师生积极性两方面着手。一是提升数字教学资源建设双向沟通联合度。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即更侧重于学生职业技能的传授。因而建设共享型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必然要摒弃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模式,使师生在资源接受过程中也能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从而实现信息接收、使用与操作的双向交互体验,并由师生间不断拓展至院校内、院校间、区域间。二是提升师生使用数字教学资源的积极性。职业院校管理者应在办学治校理念中融入数字思维,以多种举措鼓励师生利用数字教学资源,并在资源应用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归纳经验,促进数字资源建设的完善,实现双向互助。

二、教学管理应实现数字共治

数字化管理在院校管理层面应从“人治”逐渐走向“人技共治”,在教师课堂教学管理服务层面应从“人教”逐渐走向“人机共教”。

1.院校管理层面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仍简单将数字技术视为办公的辅助工具,继续以数字技术对传统办学管理模式进行固化支持。为此,实现职业院校“数字共治”的教学管理,亟需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职业院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传统办学管理观念,不应仅将数字化转型理解为提升办公效率的工具,而是真正融入数字化观念,将教育管理与技术世界相融合,实现覆盖“教、学、管、考、评、研、训”的数字化教育业务管理,建构“人文+数字”共同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二是对于已有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一站式管理平台等进行优化升级,提升开放性、灵活性和规范性,细化管理层次;加强管理者数字素养提升培训,摒弃传统繁琐的线下管理办公流程,以统一的数字化决策、交互的数字化模式实现校内全面的数字化决策与管理。

2.教师课堂教学管理与服务层面

为人师必先知其所以然,职业教育培养数字技术人才需依靠数字化教学实现,作为数字教学组织者的教师必然要求其自身具备一定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教学应用能力。一方面,从教师所处院校出发,组织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专项培训,从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环境的构建、教学活动过程设计、教学评价创新等层面开展多维度、全方面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从教师自身提升出发,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通过“教师研修”板块的资源与平台积极参与线上协同研修、国家级示范培训等。教师基于自身数字技术应用能力的不足之处,实现个性化素养提升,促进自身在职业教育课程开展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与人才培养形式等多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与变革,增强自身的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开发能力。如2023年2月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举办的“寒假教师研修”专题活动,就为广大职业院校管理者及教师提供了锻炼数字化能力的云平台。

三、教学平台应实现数字赋能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必然需要与之高度适应的数字平台作为支撑,因此,数字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数字教学管理的实现均要求教学平台实现数字化赋能。

首先,破除理念上的壁垒。构建数字化教学平台必然要先转变传统固有观念,理念上的清晰与重视是实现转型目标的基本前提。实现教学平台建设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从工具向理念的转变。数字技术与教学平台建设的融合,应使信息化教学平台从工具应用走向办学育人和管理过程的全新数字教学理念应用。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应仅是辅助教学与管理的工具,更是以数字理念贯穿“教、学、管、考、评、研、训”的数字集成化管理与教学载体。

其次,加强职业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职业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在于职业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的本质在于重塑职业教育生态,因此实现教学平台的数字化联通必须要实现智慧数字校园建设,即以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为本的物理空间与以信息架构、数字技术为本的网络空间相互融合的新校园形态。为此,职业院校亟需加强数字化环境的建设,除了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校园网络等基础信息技术设备以外,仍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理论、实践教学相结合,建设智慧校园、深层次数字校园和智慧实训空间,实现线上与线下融合式管理与教学,打造基于智能技术的沉浸式学习环境,从数字层面打造全新职业教育生态圈。

最后,建立数字教学平台管理与维护机制。一方面,加强平台资源的整合与管理。对于教学平台内的分散资源进行集成化管理,除了基础的板块资源分类建设,还应打造职教特色专区,突出职业教育的技能培养重点,打通线上线下沟通渠道,实现沉浸式技能实操。此外,仍需打造各教学平台间的实时沟通渠道,如平台间共建数字交流空间,实现资源与工作流程互通。另一方面,实现平台动态维护。数字教学平台需组建专业平台系统维护部门,定期维护平台,在保证教学资源信息完善与畅通使用的同时对资源进行准入与准出管理,避免重复建设,以保证资源的可利用性与实时性,实现平台资源的动态更新维护。(节选自《江苏高职教育》2023年第2期)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