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时代,电感如何应对智能座舱升级

李宁远
智能座舱,是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座舱内饰、汽车电子产品与技术创新、升级和联动的重要发力点。汽车从单一的驾驶工具升级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智能移动空间”。智能座舱是实现V2X的关键环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文/李宁远。

近年来,消费者对于新能源市场汽车的关注度在稳步上升。根据亿欧智库发布的新能源汽车增速预计,较为乐观的预测是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将达到47.5%,保守估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将41.7%。2025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达到1000万以上。

智能座舱,是汽车电动化浪潮下座舱内饰、汽车电子产品与技术创新、升级和联动的重要发力点。汽车从单一的驾驶工具升级为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智能移动空间”。智能座舱是实现V2X的关键环节。

加速扩张的智能座舱硬件市场

汽车智能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就是智能座舱时代的到来,智能座舱的使用体验是提升整车智能化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根据顺络电子对于整车智能座舱相关设备的测算,传统座舱单车配套价值量在2500元左右,新增硬件+软件升级后的智能座舱单车价值量在0.75-1.35万元之间,是传统座舱的3至5倍。智能座舱正处于渗透率加速上行的快速成长期,2022年到2026年,总体市场规模有望从900亿元成长至2000亿元,前景巨大。

在产业链上,智能座舱软硬件呈现出解耦趋势,软件部分主机厂商倾向于自研,硬件部分则倾向于分散外采以降低成本。供应格局愈发扁平,这种格局下,单项长板硬件Tier2供应商开始越来越多切入产业链条。与此同时,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相关零部件厂商也迎来了国产替代机遇。

智能座舱中的被动元件应用

在整个的座舱中,这个从微处理器的供电,到总线的连接,以及到娱乐影音部分的功放,甚至到各种自动驾驶的辅助系统等等都有不少被动元器件的应用。

被动元件渗透到了各个智能座舱模块里面,比如摄像头部分的PoC电感和高频电感。对较热的应用语音功放来说,二合一功率电感和一体成型功率电感。我们挑其中重点的一条线来看看其中的被动元件,在实现智能驾驶的感知系统中,摄像头,超声波雷达、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等都需要有对应的总线共模被动元件的应用,包括CAN总线和以太网总线等等。功率电感、PoC电感、高频电感、铁氧体磁珠、NTC、变压器在感知系统到域控制器到图形处理器的各个环节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PoC,同轴电缆供电,在一根线缆上同时直流供电并传输交流信号,是很多车载摄像头模块和其他类似的远程设备都会使用的一种供电方案。随着车载接口向高速化一路狂飙,车载高速接口的用量在整车里也在不断攀升,想要实现高质量的信号传输需要隔开宽频带的信号和电源,在宽频带中确保高阻抗会使用多个电感组合构建符合要求的PoC电感。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智能座舱内线束的使用,节省空间也减轻了重量。

智能座舱内的数据信号,不论是通过CAN总线、CAN-FD还是A2B、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USB等,都需要共模扼流器的应用来抑制共模噪声,提高智能座舱内信号质量,同时也能将电路中发射的高频电磁波过滤掉,提高设备抗EMI能力。

这些数据信号同样正在不断增加,为了应对传输速率升级,共模也呈现出高频化的发展趋势。传输速率上去之后,线路上高频噪声的频点就会越来越高,这对共模电感的抑制频点也会要求越来越高。

小结

随着汽车智能化升级,智能座舱在感知、收集、处理能力上有了明显的增强,这背后核心被动器件的支持功不可没,越来越多的被动元件厂商开始将重心瞄准智能座舱市场推出针对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