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A技术、终端与应用创新趋势

秦旭、陈昕
目前,全球5G标准的第三个版本——3GPP Release 17已经冻结,代表5G技术演进的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当前,5G Advanced(5G-A)已经启动,Release 18正在制定过程中,将开启新一轮的5G创新。

360截图16251112669372.png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翼智库”,作者/秦旭、陈昕。

目前,全球5G标准的第三个版本——3GPP Release 17已经冻结,代表5G技术演进的第一阶段顺利完成。当前,5G Advanced(5G-A)已经启动,Release 18正在制定过程中,将开启新一轮的5G创新。在这一阶段,基于5G的移动宽带、物联网、安全等产品和应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和完善。5G-A阶段任务重心将逐渐从需求及场景的定义转向业务内容的创新设计,并将通过多种方式赋能垂直行业的发展。

开启个人通信新篇章

基础语音通信将结合AI、XR技术,演进为音视频一体的5G新通信。5G新通信的内涵逐渐由视频彩铃开始向视频名片、通信助理等全场景视频通信拓展。随着AI、XR等技术进一步成熟,视频化、智能化、强交互的全新交互式智能通话即将推出,其叠加了虚拟形象、XR特效、远程协作等通话服务。如今,5G新通信从可视化、可交互逐步演进为聚合多模态通信形式,形成包含监控、商城、Vlog等多项场景应用的原生通话入口。未来,5G新通信将迈入轻量级、消费级的元宇宙通信时代,逐渐形成基于通信码号和数字人的C端沉浸式元宇宙通信。

拓展物联网应用新场景

降低能力终端(RedCap)技术补齐了5G在中高速率物联网的拼图,形成满足不同速率要求、4G/5G协同的移动物联网技术体系。RedCap作为5G面向“轻量化”(速率、功耗、性能和成本较低)终端的技术,能够实现5G终端在成本和性能的平衡,扩大了5G的应用场景。对比4G,RedCap技术拥有更大的容量、更优的覆盖和更低的时延,另外在切片方面能做到更强的隔离和更好的适配。因此,RedCap技术能够在大量终端的中高速率场景中广泛应用,并可降低物联网连接成本。未来,RedCap主要面向的场景包括电力行业、视频监控、智能制造、车联网、园区物联等相关的中高速物联网应用场景。

国内外同步推进RedCap标准研究,产业发展进入加速阶段,或将于年底实现端到端商用。当前,国内CCSA与国际3GPP同步推进RedCap标准研究,CCSA正在开展其基站、终端等行标征求意见稿讨论。产业方面,RedCap网络侧已有多家网络设备商进行技术验证,预计于2023年底前推出商用版本。主流芯片厂商和新兴芯片厂商均积极规划RedCap规模商用产品,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具备商用条件的先发产品。模组厂商和终端厂商当前正不断进行产品研发,2023年上半年已发布首批RedCap模组,而终端样机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推出。此外,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通过开展场景测试、入网测试、行业应用研讨等方式,不断培育RedCap产业生态,打造更多面向不同行业的RedCap场景应用,为RedCap行业场景规模应用提供电信方案。

探索新型无源物联网

万物互联阶段,新型无源物联成为降低节点功耗、弥补射频识别(RFID)短板的关键技术。针对现有RFID设备传输距离受限、网络干扰管理能力差、定位精度差等短板,3GPP提出了新型无源终端。R18启动环境供电物联网(Ambient IoT)场景需求预研项目,明确网络设计关键目标。R19将支持A-IoT类终端,重点研究供能方式、节电能力及其与5G网内其他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并针对市政设施信息传感、区域资产盘点、广域贵重或敏感资产跟踪等重点应用场景进行探索。通过网络化技术提升无源物联的识别率、覆盖范围、定位精度,是5G网络未来的演进创新方向。

激发通感一体新业态

业内进一步推进面向5G-A的通信与感知融合研究,赋能智慧交通、智慧低空等场景。3GPP已立项开展感知场景需求研究,并积极推进后续网络侧和无线空口侧的通感技术与标准研究。IMT-2020(5G)推进组已就5G-A通感融合场景、网络架构、评估方法、空口技术以及技术试验五大议题分阶段推进研究,并开始进行通感融合演示试验。此外,IMT-2020(5G)推进组还在交通、低空、生活场景借助感知辅助通信网管理,打造智慧网络,同时在智慧交通、智慧低空、智慧生活、智慧网络等领域研发通感融合新应用。

面向泛在的感知需求,全域感知网络存在巨大的经济和产业价值。2022年初,中国电信同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共同撰写的《通感算一体化网络前沿报告》便提出通感一体化空口技术设计是实现通感一体化网络的关键。中国移动则在高中频段同步推进全域感知网络通感一体化的发展,联合产业界推出原型样机,开展车联网、无人机相关场景下的验证。

开启通信与智能新融合

5G与AI的协同发展,将释放彼此更多技术潜能。AI可用于解决难以建模、难以计算、非线性模型等问题。R18中“基于AI空口设计”的立项,成功开启了通信与AI的系统性融合。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将是混合AI架构,AI会在云端、边缘云和终端侧协同运行,使整个系统中的计算和处理能力以最有效的方式重新分布,进而提升5G的系统性能和终端体验。一方面,可以通过AI进行链路自适应、AI网络负载、AI无缝覆盖等方式提升5G的系统性能。另一方面,可以通过AI进行波束管理、智能节电等优化,提升5G的终端体验。

AI与5G的融合发展,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5G不断扩展AI的应用场景和空间,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工业、交通等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在工业领域,通过5G+AI可以打造业务AI检测、5G AI远程遥控等业务模式,以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协同和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在交通领域,通过5G边缘计算+AI技术可以打造无人驾驶系统等,以适应复杂的道路环境。此外,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运营商不断拓展5G+AI技术的应用场景,积极探索5G+AI在文旅行业应用,打造智慧旅游新产品、新模式,挖掘旅游与科创相结合的高价值应用,助力文旅行业的数字化转型。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