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人工智能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动能作用

调研与决策
近年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成为各界研究与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全网迅速走红、快速“出圈”,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推到聚光灯下。

本文来自调研与决策。

近年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深刻变革,成为各界研究与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在全网迅速走红、快速“出圈”,再一次将人工智能推到聚光灯下。针对这一现象,省委网信办政策法规处以ChatGPT为例,对我省人工智能发展情况与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人工智能工具ChatGPT溯源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推出的聊天机器人,作为一种全新的对话式通用人工智能工具,推出短短5天,注册用户即超过100万,两个月内活跃用户达到了1亿规模,成为历史上使用人数增长最快的应用程序,名噪一时。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突破。它不仅能根据上下文进行互动交流,还能协助用户写邮件、搞文案、做翻译、编代码等。其最具突破性的地方是对自然语言的充分学习,生成的文本更加“流畅”并符合人类体验,聊天场景与真正人类对话相差无几,被业界认为是通用人工智能迈出的坚实一步,行业发展将进入新的篇章。

这样的成就并非一日之功,其起源要追溯到一个世纪以前人工智能研究的肇始者——马尔科夫、香农和他们的语言模型。1913年,俄国数学家马尔科夫坐在他圣彼得堡的书房里,拿起笔和草稿纸删去了普希金的诗歌小说《尤金·奥涅金》中所有标点和空格并统计剩下的前两万个字母中元音、辅音个数。马尔科夫发现,《尤金·奥涅金》的字母之间存在着某种可以被数学建模的统计特性,即最简单的马尔科夫链特性,也是最简单的“语言模型”。1948年,香农在马尔科夫链的基础上,提出了经典语言模型N-gram,奠定了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基石,使单词、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变得可以被机器量化。随着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的发展,在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上开发出了非常经典的“词嵌入”方法、解决“多义词”难题,研发出基于Transformer的大语言模型。2018年6月,Open AI公司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代GPT模型,通过“微调”“提示学习(Prompt Learning)”“指示学习(Instruct Learning)”等技术路径,不断调整模型适配人的日常使用习惯,一步一步降低用户使用门槛,获得巨大成功。

二、引发的问题及应用展望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ChatGPT的推出将引发很多领域和行业历史性的变革,但也同时给用户和社会带来了很多新的风险和挑战。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局限引起的内容问题,如在初级阶段生成的内容不能保证真实性和可靠性、偏见歧视等有害言论的产生及传播等。二是用户使用不当引起的应用问题,如在教育、科研等领域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文本,比如ChatGPT甚至成为学术不端的帮凶。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其数以亿计的用户数量决定了这些问题不仅是一款应用软件,甚至是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制约,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正视解决。

面对ChatGPT的一路“狂飙”,不能谈虎色变,也不能止步观望、因噎废食,而要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潜力,提前布局引领发展。学术界预测随着技术瓶颈的突破和用户使用数据的沉淀,很多基于人工智能的新想法或新技术或会涌现,并在细分领域和不同行业结合,衍生出新的应用场景,有可能重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产品形态,促进教育、医疗、媒体、金融、政务服务等众多领域的提升。

一是商业服务。这类软件在自然语言处理和文本生成方面表现出色,不仅应用于自动文本摘要、智能客服、机器翻译等,也可以通过精准理解用户意图,调用适宜程序或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帮助企业提升服务水平,从而提高产品销售。这种人机交互模式的革命可能改变当前的APP应用方式,出现“大一统”能力的超级通用APP,改善人机交互体验。

二是教育科研。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智能教育、智能辅导等教学领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可以协助教师更好教学。一项调查显示,截至2023年1月,美国89%的大学生都是用ChatGPT做作业。对于科研人员,对这类工具的使用不仅可以辅助生成论文摘要与文献综述,未来还有可能提供专业的研究建议甚至主动探索发现新理论,或许带来科学研究范式的全新变化。

三是网络传播。作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典型代表,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帮助新闻机构和内容创作者更快速、更准确地生产内容。未来随着与word、excel、ppt等工具软件的深度融合后,带动图像、音频、视频等技术与产业发展,使得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既有“好看的外在”,更有“丰富的内涵”,大幅度提升内容生产效率,成为新的生产工具。

四是社会服务。人工智能可以用于情感分析、智能客服等方面,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处理客户需求,也可以帮助律师更好地理解案情和进行法律分析,还可以用于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提高社会服务行业的效率和水平。

五是网络安全。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助推形成新一波人工智能技术竞赛。比如,微软公司正计划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推出新版必应搜索引擎。国内企业也相继宣布相关业务布局加入竞争,百度发布项目“文心一言”,阿里、京东、网易等互联网公司也竞相开发相关产品。另一方面给网络安全带来挑战。黑莓(Black Berry)调查英国IT行业决策者的报告显示:76%的人认为外国已经在网络战争中使用类似工具,48%的人认为2023年会出现恶意使用人工智能工具而网络攻击“成功”的案例。

三、陕西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在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之下,人工智能已成为不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新动能。陕西作为科教大省、文化大省,具备发展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础和科研实力,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研究基础雄厚。全省有多所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尤其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四大与人工智能紧密相关的一级学科均有全国排名前十的高校,是全国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依托人工智能相关国家级研发平台、省部级平台,我省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无人系统、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科研成果。

二是发展态势强劲。去年以来,陕西扎实推进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攻关、人工智能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和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布局,西安超算中心正式建成,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上线运行,一批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和产业集群正在陕西布局发展。

三是规划引领靠前。陕西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及时发布了《陕西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9-2023年)》,在兼顾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明确人工智能在安全、隐私、公平等方面的伦理原则,为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和伦理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推动陕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客观分析,现阶段我省人工智能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短板弱项,应抓住难得机遇,从四个方面重点着力补齐短板,推动陕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助力我省产业优化升级、数字经济加速发展。

一要“软硬兼施”。硬件上提升算力,从提升数字基础设施质量、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生态等方面,加大部署人工智能“新基建”力度,加快推进中国超算西安分中心、西咸数据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有序布局建设智能计算中心、分布式计算中心,构建开放共享的先进计算交叉研究与公共服务平台,超前谋划建设云边协同的算力网络,提升大规模并行计算、高性能计算和人工智能计算能力。软件上提升算法,要强化基础科学投入,鼓励在陕高校大力发展数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重点基础学科,推动技术理论原始创新,提高核心算法与软件原创性。

二要“人数兼顾”。一方面,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完善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机制,配套出台针对高端人才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要发挥陕西高教大省优势,引导西安交大、西工大、西电、西北大等高校整合优势资源,进行人工智能专业规划,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机制,探索以产业和高校为主体的内外开放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协同体系。另一方面,海量数据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要积极推进重点行业和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加强政府数据、企业数据、社会数据、个人数据汇聚融合,推进各类要素资源数据化,丰富数据资源供给,激发数据要素活力。

三要“研用兼容”。依托西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扩展人工智能赛道,协同推进技术创新、基础设施、赋能应用和治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作用,建设面向人工智能技术的公共数据资源库、云服务平台等基础数据平台和面向物联网、智能家居、智能教育、智能安防、智能生产、智能交通等多行业应用的开源平台和新型技术研发机构。

四要“标本兼治”。人工智能有其社会属性,既要为创新“留白”又要为安全“立规”。伴随人工智能的发展,要警惕种种灰色产业的产生,特别是网络内容威胁意识形态安全的问题。要密切跟踪技术发展态势,提前开展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研究,积极探索新技术新应用监管思路,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原则的研究和制订,及早识别禁区,吸收和弘扬“以人为本”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平衡创新发展和风险治理关系,建立健全配套体系,为人工智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YhY4sUwgntzXciHfsGHTKw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