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如何应用数字教育资源?

蜡笔聊最炫科技
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要充分结合学科特征,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选择与学科特征相符合的资源类型;另一方面要考虑同一学科不同内容主题的差异,选择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资源类型。

(一)结合学科特征,发挥资源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受资源质量、技术支持服务、校园文化和自我效能感影响,不同学科在这些因素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学科性质和学科教学需求影响教师对数字教育资源的使用。但出于此前技术条件和资源类型的限制,不同学科所能选择的资源有限,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对学科属性的考虑相对较少。在5G时代,新型数字教育资源类型丰富,易于获取,故其应用当回归教育教学过程本身,重点关注资源应用效果。换句话说,就是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选择符合学科特征且能够发挥自身特点的资源加以应用,提升教学效果。

因此,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要充分结合学科特征,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选择与学科特征相符合的资源类型;另一方面要考虑同一学科不同内容主题的差异,选择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资源类型。

此外,还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新型数字教育资源自身所具备的属性和优势,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学科特征与资源特征的有机结合。如VR和AR教学资源应用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习过程参与性和互动性,适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科学原理学习,也可用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面向工科学生,探索利用VR/AR技术建构基于工作场景的听力和口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转换能力。

(二)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学习方式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已开展多年,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存在一定问题。数字教育资源主要为讲授式教学服务,难以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支持和推进创新性教学模式变革的作用。这些现象说明当前数字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不够充分,缺乏对数字教育资源使用过程和使用效果的关注。5G网络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VR/AR等技术的融合,可以为数字教育资源使用提供更加完善的技术支持服务,推动数字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因此,在新兴技术力量的推动下,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需要深化应用融合,创新学习方式,提升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效果。一是深化应用融合,积极推进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有机融合,基于新型数字教育资源设计教育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和学习资源的交互,将资源应用无缝嵌入学习过程;加强教师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培训,积极开展资源应用研究指导实践,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技术支持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落到实处。二是创新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新型数字教育资源虚拟性、交互性、实时性以及个性化的优势,探索建立体现“自主、探究和合作”特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如基于大规模超高清直播课程资源的协同学习,基于全息互动教学资源的异地研讨型学习。此外,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数字教育资源推送的精准化和个性化提升学习效果,改进用户体验。

(三)坚持育人为本,摒弃技术至上

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涉及到5G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其应用过程中也可能出现“技术至上”“见物不见人”的错误倾向。而从基本属性上看,数字教育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属于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无论数字教育资源发展到何种程度,其应用始终围绕教育教学进行,根本目的始终在于育人。如果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仅仅只是关注技术运用,追求技术突破,而忽视育人这一根本目的,那么便走向“技术至上”的错误道路,对技术的认识停留在“工具理性”层面,违背数字教育资源自身的逻辑要求。

因此,在新型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过程中,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凸显新型数字教育资源价值。坚持将育人作为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根本目的,明确技术和资源服务于教育基本理念,警惕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至上”“重技轻教”倾向,充分发挥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在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上的积极作用。二是要理性对待技术,选择恰当方式应用资源类型。要在正确认识技术和教育教学关系的基础上,明确技术和资源的使用目的,选择最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类型进行应用。也就是说,新型数字教育资源的选择与应用不应简单地以技术含量作为参照标准,而是要坚持“目的理性”,坚持应用目的与资源选择相统一。

(四)注重隐私保护,防范伦理风险

5G与教育融合使得海量数据的高速多模态传输成为可能,但由此也增加了个人隐私泄露和数据篡改、滥用等风险。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支持下,5G所具备的峰值数据速率快、传输效能强等特点,在方便用户使用丰富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提升用户体验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用户面临更大规模隐私泄露的风险。除此之外,5G技术自身存在的缺乏过程监管、网络安全性难以得到保障等问题,有可能会加剧数据安全问题,甚至产生一些新的伦理风险。

数据的获取与共享若要以隐私披露为代价,则不可避免地使本应得益于大数据所创价值的人们在人格尊严和意志表达方面受到损害。因此,在新型数字教育资源的应用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用户基本隐私与数据安全的保护,防范伦理风险。

一是发挥技术优势,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漏洞,积极尝试将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到资源流通与建设过程,完善用户数据保障功能,构建相应的安全防护体系。二是适度挖掘数据,强化隐私保护意识。谨慎挖掘与使用涉及用户基本隐私的数据,平衡好数据采集与数据保护之间的关系;强化数字教育资源相关主体的隐私保护意识,推动政府、企业、学校等社会机构间的合作,共同制定数据采集和运用规范,保障用户基本隐私不受侵害。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