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隐私风险体现在哪些方面?

人工智能与科技百家号
人工智能与科技
有些人工智能设备本身就包含了隐私设置。例如,未来可能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交型机器人,它们为个人提供陪伴、聊天、学习以及看护等服务。

人工智能的技术核心主要包括数据和算法,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水平越高,越需要大数据喂养,还需要算法不断练习。这些数据很可能包含大量个人信息,而个人信息中的隐私信息一旦泄露,则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具体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隐私风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345截图20210806091512.png

1、人工智能使私密空间处于监控之下

人工智能技术的入侵会模糊私密空间的边界,使原本私密的空间处于监控之下。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决定了它本身需要获取大量的隐私信息。各种人工智能产品,小到可穿戴的智能设备(如智能手环),大到无人驾驶汽车,其装载的摄像装置、传感装置、语音录取装置等,都需要进入个人的私密空间甚至人体,才能收集、记录个人的行为、表征、轨迹、偏好并通过运算发出指令。因此,在多数场景下人工智能天然与隐私密不可分。

2345截图20210806091512.png

2、人工智能设备成为“隐私设置”的载体

有些人工智能设备本身就包含了隐私设置。例如,未来可能将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社交型机器人,它们为个人提供陪伴、聊天、学习以及看护等服务。为了使社交型机器人更了解用户从而实现高度智能的交互功能,用户需要对其完成初始“隐私设置(setting privacy)”,包括输入生理信息、行为偏好、兴趣偏好等各种隐私信息。不仅如此,随着与社交型机器人交互的不断深入,个人将逐渐展现其最为私密的心理属性(psychological attributes)。而社交型机器人则在用户不设防的状态下通过持续的信息收集和深度学习掌握到用户最私密的信息。用户在使用包含隐私设置的AI设备时,需要注意数据保护风险。

3、人工智能使用户“画像”更为容易

人工智能中的算法经常被用于用户画像,通过算法对人的隐私作出分析和预测。通过Cookie、Fingerprinting等技术,可以实现个人信息的识别、追踪与收集。在商业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收集个人的浏览记录、购买记录、交易方式等信息,依据这些信息来分析用户行为,对网络用户进行用户画像和精准营销。例如在新闻资讯与娱乐领域,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利用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与分发,以提高新闻与娱乐资讯的传播效率;在电商领域,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利用算法对个体进行个性化商品推荐,以大幅促进销量。但同时,人工智能也成为实施“大数据杀熟”和“歧视性定价”的工具。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