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科技前沿的大数据应用,也会有原罪?

科技料
从前讲大数据,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虚无缥缈,然而自从个性化推荐的诞生,人们才真正更广泛、更深切地能体会到大数据的力量,原来机器可以比自己更懂自己。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在过去的四五年里,自从“你关注的,才是头条”的横空出世,个性化推荐可以说在极短的时间内,从最开始的资讯新闻推荐拓展到了方方面面的互联网产品,直接成就了像抖音那样的现象级内容产品,也为淘宝等电商产品带来了新的思路

从前讲大数据,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虚无缥缈,然而自从个性化推荐的诞生,人们才真正更广泛、更深切地能体会到大数据的力量,原来机器可以比自己更懂自己。

人会骗人,但数据永远不会。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各类偏好、交易等数据为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精准营销创造了条件,甚至为数百年来金融业最大的难题-风险定价提供了解法。

然而,技术永远只是工具,越先进的技术越容易成为双刃剑。毋庸置疑,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等策略的确给人们展示了更适合他们的内容和商品,但同时,数据往往是没有价值观的,劣质内容泛滥、大数据杀熟等问题已经日趋突出。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技术的背后永远是人,当一个人非常懂你,他可以助你展翅高飞,同样也极其容易把你引进深渊。个性化内容推荐可以让你沉迷得不亚于打游戏,个性化定价则可以让你在无形之中为同样一件商品或服务多付出大量的金钱。

而数据的背后,是涉及个人隐私的大量核心信息,如若这些信息不慎泄露到不法分子或者完全唯利是图的商人手中,将可能产生更多想象不到的“骗局”。

之所以要打双引号,是因为这里所说的“骗局”往往不违法,只不过是利用规则中的灰色地带,以此来创造超额收益。

最典型的例子是大数据杀熟,它的本质是基于用户的活跃程度做差异化定价,优先把资源倾向于活跃度低的用户,实现资源使用的效益最大化。从公司层面看,这无疑是一个优秀的用户运营策略,因此,你会发现,外卖、网约车、在线酒旅等几乎涉及交易的互联网产品都在应用。

然而,明明是享受同样的服务或是购买同样的商品,这种比地域还更精细的个人层面价格歧视显然伤害了“被杀”的消费者。久而久之,当平台经营者拥有了市场支配地位、数据的收集与运用能力,将会积累起隐性侵害熟客消费者的能力,逐步提升全社会的交易成本。

因此,实际上大数据应用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潜在的个人信息风险也是巨大的,技术本也罪,但由于商人是逐利的,不正当地使用便会使大数据、使个性化推荐/定价拥有了原罪。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2021年11月1日,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生效。这部被硅谷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称为“世界上最严格的隐私法之一”的法典,明确规定了收集用户信息必须有明显且明晰的告知,且必须经过用户主动确认。

针对大数据杀熟行为,它明确规定了“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对于个性化内容推荐,它也明确了用户有权关闭千人千面和猜你喜欢,在资讯信息流里不使用个性化推荐。

可以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诞生对比欧美等国家虽然不算早,但却十分有针对性。个人数据实际上是极其重要的数据资产,如若不及时对掌握这些数据的公司加以引导,把法律的灰色空间堵住,将会是全社会级别的重大风险。

各位读者,11月1日之后,让我们一起把大数据和算法技术关进监管的笼子里吧。

2345截图20210719174729.png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