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成AI芯片新战场

互联网
互联网
相比云端AI芯片,边缘AI芯片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在设计、研发、生产上难度也相应缩减,同时单芯片售价并不昂贵,因此,布局边缘AI芯片的企业,除行业巨头外,也有不少AI创企。

AI芯片无疑是当下半导体行业最热门的一个领域。起初,AI芯片的市场争夺主要在云端、数据中心,而随着边缘计算、5G的发展,AI芯片的市场争夺逐渐走向边缘。

国内外巨头纷纷发力边缘AI芯片

不完全统计,包括谷歌、英伟达、英特尔、高通、华为、寒武纪、地平线均于近两年推出边缘AI芯片。如谷歌的Coral Edge TPU,售价不到千元,用于在边缘运行TensorFlow Lite机器学习模型;英伟达于11月宣布的etson Xavier NX,体型小于一张信用卡,却能提供21 TOPS的性能,主要面向机器人和边缘嵌入式计算设备;英特尔也于近日发布专为边缘设备的下一代MPVIDIUS VPU KEEM BAY,可进行深度学习推理、计算机视觉与媒体应用;高通于年度人工智能大会上发布的Cloud AI 100,专为边缘计算开发,峰值性能是骁龙855和骁龙820的3至50倍。

除美国几大巨头外,国内几大巨头也在边缘AI芯片上颇有建树,最知名的莫过于华为的昇腾310芯片,其典型边缘计算场景便是安防、自动驾驶和智能制造,其最大功耗8W,却能提供16TOPS的算力,支持同时识包括人、车、障碍物、交通标示在内的200个不同的物体,一秒钟内可处理上千张图片;AI独角兽寒武纪也在11月的深圳高交会上推出了面向边缘智能计算领域的AI芯片思元220,该芯片整体系统功耗不足10W,能够提供16/8/4位可配置的定点运算,最大算力为16TOPS(INT8),可根据实际应用灵活选择运算类型以获得最佳AI推理性能;再如将公司战略定为AI on Horizon的地平线,早在2017年便发布了第一代用于智能驾驶场景的边缘AI芯片征程1.0,并于今年8月底发布征程2.0车规级AI芯片,典型功耗2瓦,却可提供超过4 TOPS的等效算力。

为何边缘AI芯片兴起

之所以边缘AI芯片兴起,主要可归为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市场层面受边缘计算的带动。相关研究表明,截止2018年,有4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分析、处理、储存,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超过50%。据预测,从2018年到2022年全球边缘计算相关市场规模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到2022年,边缘计算市场规模将超万亿,与云计算市场规模不相上下。

可以说,正是看到了边缘计算的市场前景,国内外行业巨头也纷纷将AI芯片的目光由云端转向了边缘,原因在于,有大量的终端设备、场景需要借助AI芯片完成运算,如智能音箱、智能路灯、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

二是厂商自身产品生态的完善。如今,企业越来越强调端-边-云-网-智的多方协同,其也需要从云端到边缘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因此,对厂商而言,仅仅提供云端AI芯片是难以满足用户的这些需求,因此,在布局完云端AI芯片后再去完善边缘AI芯片是提供自身在行业内竞争优势的策略。

三是边缘AI芯片场景和开发上的特性。相比云端AI芯片,边缘AI芯片的使用场景更加丰富,在设计、研发、生产上难度也相应缩减,同时单芯片售价并不昂贵,因此,布局边缘AI芯片的企业,除行业巨头外,也有不少AI创企。

结语

AI芯片的战火已经由云端蔓延到了边缘。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