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数据应去伪存真

凤凰科技
佚名
2015年以来,网络视听市场高速发展,到2017年网络视听作品的播放量过十亿甚至过百亿已成为常态。高流量、高播放量背后的高利润也催生了数据标准不一、数据造假等行业乱象。《中国电影报道》曾报道某话题电视剧涉...

2015年以来,网络视听市场高速发展,到2017年网络视听作品的播放量过十亿甚至过百亿已成为常态。高流量、高播放量背后的高利润也催生了数据标准不一、数据造假等行业乱象。《中国电影报道》曾报道某话题电视剧涉嫌网络播放量造假,其在播出期内某日播放量实时稳定在50万的平均水平,与每日不同时段会有数据起伏的正常数据曲线明显不符;另一部以高流量著称的某网络电视剧也曾出现“一天之内点击量猛增14亿次”被质疑数据造假的情况。

面对此类行业乱象,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在会上分享了爱奇艺在网络视听节目数据监测上的行动与思考。

因为没有规范的计算标准,很多网络视频作品将预告、周边视频、花絮、趣味解读等内容的观看都计算到播放量中,所以才会导致统计数据备受争议和质疑。如何定义正片?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算作正片播放量?成为业界争议的焦点

对此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表示,爱奇艺已率先公布视频内容播放量计算标准:剧集、电影、综艺等内容的“播放量”仅包含正片和高相关度卡段的播放量,而不包含与该剧集、电影、综艺相关度较低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明星访谈、画外音解说视频等)。

同时,爱奇艺对正片外的有效播放内容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有效内容包括预告片和花絮内容,预告片主体内容必须与正片在画面、声音上完全一致;花絮分为正片剪辑花絮和未在正片中播出(内容拍摄过程中产生)的内容两类,其中正片花絮也必须与正片在画面、声音上完全一致。爱奇艺此举将播放量计算标准透明化,与播放量注水划清界限。

除了播放量标准不统一之外,刷量也是网络视听行业的一大毒瘤。当前头部内容大多使用采购和买断的模式,播放量保量的采购合作模式易产生刷量行为。刷量行为看似能为多方带来利益,例如制片方通过刷量炮制“爆款”假象带动真实用户的关注,最终收获分成;平台方用美化后的数据营造优质平台的形象,以促进广告投放等。实际上,将利益绑定在虚假流量指标之上而滋生的“唯流量论”,会让从业者将重点放在营销而不是内容本身,长此以往将造成恶性循环、直接破坏整个行业的秩序运转。

对此,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特别强调,爱奇艺对于“刷量”行为零容忍,不但运用技术手段进行防范,而且还通过法律手段严厉打击。葛承志分享了爱奇艺应对刷量行为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通过黑名单IP和安全信息校验进行识别,结合业务特征来评估数据真实合理性,通过用户行为等多维大数据交叉识别刷量行为,并依托反刷数据结果、通过主动惩戒措施来预防再次刷量。2017年6月,爱奇艺对有确切刷量行为的商家提起诉讼,且联动淘宝等电商平台下线以“爱奇艺刷量”为关键词的100余家店铺。这是视频行业首例对刷量公司进行起诉索赔的案件。

会上,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还提到,数据透明化也是网络视听数据监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网络大电影领域。2016年起,网络大电影制播总量便已远超院线,但内容质量和爆款制造能力都尚未充分满足观众需求,投机者的出现更是加剧了粗制滥造的不良风气,行业口碑不尽理想。行业发展亟待平台公开相关数据,来展现网大产业的真实发展现状。

爱奇艺是行业中首家披露网络大电影分账数据的视频平台。公开分账金额可以让行业跳过播放量换算、直接了解爱奇艺平台上网络大电影的分账情况,这一“釜底抽薪”的举措可有效减少网络大电影刷量行为。2016年11月,爱奇艺发布2016年9月、10月的网络大电影新片票房榜和月票房收入总榜,直接公开分帐金额。2017年1月,爱奇艺又公布了2014年-2016年网大年度总票房排行榜。2017年9月,爱奇艺宣布联合猫眼电影专业版,每日更新“爱奇艺网络大电影票房日排行榜”,统计指标包括当日分账票房、上映天数、历史累计分账等。从月度分账、年度分账到每日分账的一步步开放,爱奇艺正在加速数据透明化的进程,引领网络电影行业。

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表示,“科学、客观的网络视听节目监测未来需要公开的行业标准、透明可追溯的监测数据和专业、权威审计监督的第三方机构;权威审计监督既包括流程审计,也包括技术审计。”致力于成为一家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伟大娱乐公司的爱奇艺,正在通过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技术手段,不断推动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和透明化,助力网络视听行业发展。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