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城:智能制造铸就发展“新引擎”

新华日报
佚名
三年内规模工业企业自动化改造实现全覆盖 一波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大升级的发展热潮,正为相城区实现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8月,相城区出台“智能制造行动三年提升计划”,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区规上工...

三年内规模工业企业自动化改造实现全覆盖

一波以智能制造引领产业大升级的发展热潮,正为相城区实现跨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8月,相城区出台“智能制造行动三年提升计划”,力争三年内实现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改造全覆盖,逐步建立起以智能制造为重点的新型制造业体系。

该区随后出台的《关于促进相城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奖励办法(试行)》明确提出,鼓励企业采用高端智能装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对企业智能化技改项目投入在500万元以上,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10%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同时,优先支持采购本区企业生产的省首台(套)智能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工业机器人项目,按项目设备投资额的 15%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这些实打实的举措,将为相城智能制造产业带来新的发展优势和经济增长点,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水平,加快实现跨越发展。”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表示,相城区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苏州实施纲要》,以智能制造驱动产业升级,打造“一核四城”苏州北部核心,也为苏州加快制造业智能升级注入活力。

作为苏州最年轻的市辖区之一,近年来,相城高端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以国家级开发区、省级高新区、苏州高铁新城三大产业创新载体为引领,正全力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等新经济产业。目前,相城全区已拥有上市和挂牌企业30家,省级以上高新企业215家、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占比已达48.2%;已设立和引进的产业基金总规模超200亿元,创新产业发展引导基金首期达30亿元。

智能制造热潮席卷全国,相城区闻风而动,站在创新“风口”,抢占发展先机。随着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先后落户,相城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区内企业正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的转变。

应对市场变化,相城未雨绸缪。2016年11月落户于相城的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研究院由国家级开发区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州大学合作成立,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863”计划专家、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教授领衔组建。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内,研究院已陆续吸引了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等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精密加工技术与数控装备、激光加工技术与装备、关键部件、仪器与智能控制系统、现代物流与装备等30余个项目团队入驻,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初显。2016年总产值5000万元,2017年预计产值突破亿元。

今年8月,相城区与国内机器人产业龙头企业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在相城建设新松机器人(苏州)未来科技城项目。这一签约项目体量大、科技含量高,未来将打造机器人、金融、文化、旅游和生活配套功能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机器人特色科技城,成为苏州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双方还将共同发起产业基金,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推进以“一平台、四基地”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这是相城“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迈出的又一关键步伐。

沈阳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中国科学院,是中国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龙头企业,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高端制造产业集团。“苏州制造业基础深厚,人才高度集聚,产业协同支撑能力强,营商环境优异,是发展智能制造产业的一方沃土。”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介绍,“而之所以选择相城,是因为看中了这里良好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以及产业协同创新能力。”

如今在相城,一大批智能制造行业的优势企业和科研院所正迅速发展。为更大程度给予支持,相城不遗余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红利政策。未来,相城区还将推进智能制造载体建设,以开发区机器人、高新区智能装备、渭塘智能汽车、太平智能精密制造、望亭智能制造、高铁新城大数据、元和人工智能等基地为核心,突出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生产、智能产品;依托紫光工业云引擎、清华汽研院、苏大机器人研究院等,打造工业物联网、工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智能制造“双创平台”和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等,为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支持;以产业规划引领招商引资,在现有“3+2”即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文化创意、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基础上,明确着力招引的重点方向,突出产业集聚、产业链衔接。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