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80%常见病可由人工智能提供诊疗方案

都市快报
记者 梁应杰
浙江大学发布中国版“超级医生”计划 IBM的人工智能已在浙江“行医”两个多月 曾帮忙找到白血病女性患者的基因突变点 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现场 IBM主推的人工智能沃...

浙江大学发布中国版“超级医生”计划

IBM的人工智能已在浙江“行医”两个多月

曾帮忙找到白血病女性患者的基因突变点

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现场

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成立现场

IBM主推的人工智能沃森已在浙江省中医院“行医”两个多月

IBM主推的人工智能沃森已在浙江省中医院“行医”两个多月

2009年,BBC推出了一部名为Superdoctors Robot Surgeons的纪录片,翻译过来叫《超级医生》或者《机器人外科医生》。它用一个小时讲述机器人和医生一起协作,为病人提供更好服务的故事。

其中,有一个片段记录了在英国利兹,一个小宝宝经历了一场由机器人参与的神经外科手术,在没有开颅的情况下,机器人能让医生看到病人大脑的状况。

日前,中国版的“超级医生”计划浮出水面,牵头方是浙大睿医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与纪录片里的机器人相比,睿医将有一颗更强的大脑——医疗人工智能。

中国的“超级医生”计划

“睿医”这个名字是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和微医创始人廖杰远一起想的,灵感来源于美国的一部电影《真正的医生》(A Real Doctor),“睿”取自英文real的中文谐音。

新成立的浙大睿医人工智能中心由吴朝晖校长领衔成立专家委员会,而微医捐资支持中心发展,成为睿医研究成果众多应用场景之一。

双方将重点研究在临床大数据、影像学和基因组学上的医学人工智能共性关键技术,搭建中国首个开放式医学人工智能平台,也就是为中国的“超级医生”研发一颗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脑。

有意思的是,作为睿医项目的牵头人和捐赠人,吴朝晖和廖杰远都是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人物。前者曾担任浙大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研究所的主任,求学经历大部分与人工智能有关;后者则是中国智能语音识别行业的拓荒者,是科大讯飞早期创始人之一。

与目前IBM主推的人工智能Waston(沃森)一样,睿医会作为助手,为医生提供辅助诊断和辅助治疗,例如图像和病历的诊断;首先会从涉及范围广、患者需求大的疾病入手,比如肝癌、肺癌等。

而在未来,80%常见病的诊疗方案可以由人工智能来提供,把医生从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疑难杂症中。

“医学是经验学科,依靠大数据和算法,医疗人工智能能成为经验最丰富的医生。未来,我们希望每个基层医生都能配一个‘睿医’,让村镇一级的医生也能成为专家。”廖杰远说。

大数据多跑路 患者少跑路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曾写过一本书《财富第五波》,里面有个观点我十分认同,那就是健康革命将成为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最大的财富制高点,产业价值超过兆亿。”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说。

在卫计委履职前,他曾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的总经理。拥有工科背景的他,一直是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拥趸,并将医疗人工智能视为现代医疗发展的前沿阵地。

那么,健康医疗大数据究竟包含哪些方面?

按照金小桃的说法,它涵盖了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个人健康,又涉及医药服务、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养生保健等多方面数据的汇聚和聚合。采集、分析和判断这些数据,将用到大数据、基因检测、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各种技术。

关于这些技术的运用,他的一个经典表述是“让数据多跑腿,这样老百姓就能少跑腿”。举例来说,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白内障患者只要远程传输影像,由人工智能进行判别,用不着经常跑医院让医生看。

再比如,微医正在进行的医患精准配对项目,患者输入症状,后台能大致判断得了什么病,推荐一批医生。患者可以通过距离远近、对症程度和医生时间等条件,筛选适合自己的医生就医。

而在廖杰远看来,未来就医很可能跟科幻片里一样,医生可以看到病人身体各部分实时的全息影像,细微到血液在血管里的流动,根据这些最具体的信息实施远程医疗。

肿瘤医生有了超级助手

对于睿医来说,IBM的沃森是老前辈。它曾用10分钟读完2000多万份医学文献,帮助医学院的专家们找到了一位白血病女性患者的基因突变点。今年1月,浙江省中医院设立沃森联合会诊中心,辅助医生参与肝癌、肺癌、胃癌、宫颈癌等6大癌种的多学科会诊。

“沃森不是机器人,而是隐藏在网络里的超级大脑。”这一项目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沃森会结合MDT多学科平台、医院EMR电子病历以及医生录入的信息,给出一份治疗建议,分成推荐、参考和不推荐三个等级。每条建议后面都有权威文献,作为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

医生拿到这份建议后,会同多学科专家讨论,最终商议一份治疗方案,连同沃森的方案一起给患者。

作为国内首批使用沃森的医生,浙江省中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顾锡冬认为,沃森有四个好处,第一个就是方便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以往在多学科会诊的讨论中,各科专家会从各自角度出发,给出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前,面对这种情况,大家选择相信权威,现在各科医生可以依据沃森的建议进行讨论,沃森的推荐方案后面有生存率、严重药物负反应等依据,便于医生选出最佳方案。”

沃森带来的第二个好处是减少医生的误诊。目前在大医院,一个专家一周一般坐诊半天或者一天。在半天时间里,他要接待20-30个病人,难免因为疲劳影响判断。同时,肿瘤病变区域本身有很多种类型和大小,很难形成统一的定论。

这种情况下,不会疲劳的沃森能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它还能从多个角度考虑,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它给的用药指导也可避免过度医疗的发生。

此外,借助自主学习能力,沃森可以在处理实际病症时,为医生提供全球最新的治疗方案。年轻医生也可以用它来查询用药剂量和理由、药物副作用等信息,提高医生培养效率。

当然,沃森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它仅能就客观病理指标进行推荐方案,无法针对病患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进行调整,也不能提供中西医结合的方案。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