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标准化创新发展地方性法规正式实施!元宇宙迎来新机遇

浦东发布
《若干规定》创设了企业联合标准制度,允许企业和其他组织联合境内境外企业或者组织,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制定企业联合标准,共同编号发布。目前已有企业开展实践探索,组建了多家标准创新联合体,在先导产业、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企业联合标准。

本文来自“浦东发布”。

标准是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10月14日,上海市2023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活动现场发布了全国首批企业联合标准项目等一系列标准化创新成果。

浦东承载着自贸试验区、“五个中心”核心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综合改革试点等重大任务和历史使命。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世界标准日实施这部法规,以促进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融合、与重点产业同步发展、与城市数字化转型相互促进为目标,旨在推动浦东参与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交流,助力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规定》出台以来,围绕法规创新点,浦东深入企业调研,积极推动了首批3项标准化新成果落地。”

首批企业联合标准正式发布

《若干规定》创设了企业联合标准制度,允许企业和其他组织联合境内境外企业或者组织,形成标准创新联合体,制定企业联合标准,共同编号发布。目前已有企业开展实践探索,组建了多家标准创新联合体,在先导产业、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企业联合标准。

活动现场,全市首批4项企业联合标准在浦东发布,其中3项由浦东新区相关单位牵头发起。比如:由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牵头,联合美敦力(上海)有限公司、大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共同组建了“医疗器械标准创新联合体”,针对行业痛点,根据市场需求,共同研制行业相关标准,发布了企业联合标准《有源医疗器械可靠性管理能力等级划分》。

上海市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副院长顾楠介绍,“该标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实现了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填补了医疗器械可靠性标准空白。”

标准化人才实训签约

国际标准化人才培养是参与国际标准组织治理、加强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基本保障。

《若干规定》要求构建浦东新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体系。近年来,浦东逐步打造智库、企业高管、高校、社会面等多层次的标准化人才生态体系,为重点产业培养精通国际标准化规则的人才。不仅造就了一支熟悉掌握国际规则、精通专业技术的职业化人才队伍,还组织开展了全市首批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标准化总监研修班,同时,推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全市高校中率先设置标准化工程本科专业,依托国际标准化上海协作平台和在沪国际标准化技术资源,推动建立“产学研用”融合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新模式。

今天,二工大与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等6家国际标准化实训基地正式签约。通过实训活动为重点产业造就一批精专业、熟标准、懂管理、善协调、通外语的高素质国际标准化人才,助力推进标准制度型开放,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水平,增强标准话语权。

新落户浦东的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元宇宙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也在主题活动上获得授牌。

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是在一定领域或者产业内开展标准创新、提供标准服务的非法人技术组织,分为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标准化创新中心两种形式。上海市于2021年起在全国首创开展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目前浦东已成功培育6个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其中3个创新基地,3个创新中心,覆盖了三大先导产业和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领域。

了解到,6家组织自挂牌建设新型标准化技术组织以来,共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与地方标准13项,团体标准55项,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比如:上海市集成电路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自去年挂牌建设以来,参与制定了半导体器件方面2项国家标准,弥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提高了国内企业在产业中的话语权。又如上海市国际人类表型组标准化创新中心自2021年挂牌建设以来,引领生物医药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共研制国家标准13项、团体标准33项。

浦东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恰逢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10周年,浦东将抓住《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标准化创新发展若干规定》实施契机,发挥标准化技术机构的创新作用,及时对接和响应产业发展的标准需求,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创新发展,促进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构建多层次标准化人才培养体系,为引领区建设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