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复购的智能家居,怎样走向高渗透?

黄山明
在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情况下,不少企业将目光开始聚焦到智能家居当中,也让智能家居市场在近几年涌现出了大量的产品。但与行业内的一片热闹景象不同的是,行业外却甚是冷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子发烧友网”,作者/黄山明。

随着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智能家居开始逐渐走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不过在中国市场,从上世纪90年代便已经进入到国内的智能家居,如今的渗透率却仍然不到10%,大多数家庭中使用的仍是传统的普通家居产品。

低复购的智能家居

在智能手机市场接近饱和情况下,不少企业将目光开始聚焦到智能家居当中,也让智能家居市场在近几年涌现出了大量的产品。但与行业内的一片热闹景象不同的是,行业外却甚是冷清。

举个例子,只要随机在马路旁找人进行采访,就问知道有哪些智能家居品牌,能回答三个以上的绝不太多。反之,如果询问智能手机有哪些品牌,说出来的数量大概率要比智能家居多的。甚至不说智能手机,只是询问冰箱、洗衣机、电视等产品有哪些品牌,大概也能说得比智能家居更多。

一方面表明智能家居的概念并没有渗透到普通用户群体当中,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这些单类的家居产品并没有成功在消费者心中打下智能化的烙印。

同时智能家居由于本身家居的属性,低复购是大概率的,即便产品更新迭代快,但对于普通用户而言,也不可能每年都换一台新的冰箱或者洗衣机,这也进一步增加当前智能家居的推广难度。

此外,价格过高也成为当前智能家居的阻碍。或许某些智能单品的价格优惠,但想要实现全屋智能的价格并不低。一般家庭安装一整套智能家居费用在5-7万元,如果户型较大或者别墅的话,一套全屋智能费用可能要在十万元以上,并且居住面积越大,智能家居越多,费用也会同步上升。

家居产品本身的长期使用属性,加上全屋智能的高价格,也是目前智能家居还处于渗透率低位的原因之一。

而在市场保有量不大,产业链需要保持盈利的情况下,部分厂商开始提前甚至透支智能家居的另一大盈利点,也就是增值服务。

许多智能家居产品的宣传中,增值服务其实一直是被隐藏其中,比如某些智能冰箱的智能大屏可能会与生鲜超市进行联动,直接在冰箱上就能一键下单,直接送货上门。更直接的比如智能电视中,那些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的广告,甚至已经开始影响到智能电视的销量。

在智能家居渗透率还不足10%的当下,提前加码增值服务固然能够让企业提前获利,但对于整个行业而言,无休止的增值服务无异于杀鸡取卵。

怎么打破低渗透率这堵“墙”

相信如果是在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当中,每个参与者都会具备长期战略思维,因为只要等一等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但如果行业长期停滞增长或者增长缓慢,那么部分玩家甚至大多数玩家都会考虑如何短期盈利,因为长期的等待收益太低,还不如提前变现。

如今的智能家居市场便遭遇了这样一个困局,渗透率低,复购率低,消费者认可度仍然不算高。许多数智能家居产品在消费者购买之后才发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用,购买时也主要依靠一时的冲动。

想要破局,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方案设计,许多智能解决方案往往是厂商给出的设计,许多场景或设备布局与用户实际不符,导致有些功能较为鸡肋,因此需要推广个性化的全屋智能方案设计。

二是产品质量,随着用户家中的智能单品数量的快速上升,普通家庭的终端设备有望达到40个左右。而单个产品的故障率可以很低,但多个智能设备叠加后整套系统的故障率可能达到夸张的地步,这对售后以及产品质量提出更严苛的要求。

三是产品寿命,除了少数全屋智能使用前装设计,大多智能家居产品都属于后装。因此每个设备独立供电,也意味着每个都是强电转弱电的电路,并且基本上是24小时工作。从智能家居维修数据来看,这种情况下电容损坏率极高,并且随着时间增加,这些问题将出现在所有设备上。

对于用户而言,设备越多,损坏概率反而越大,因此对于智能家居而言,随着全屋智能的实现,需要采用更严格的标准挑选元器件,但这又会加大厂商的成本,如何进行平衡,需要厂商们自己考量。

四是产品的售后服务,由于智能家居不同于传统的电器设备,只需要维修师傅懂得电器电路知识就能够基本修的八九不离十。智能家居则是软硬件结合的产品,并且包含各种传感器、元器件等,对于厂商的售后维修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智能门锁,一旦出现故障,用户迫切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修复,这就需要在大多数市场就近设立维修站点,才能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这对厂商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开支。

如果当地没有维修点,只能返厂维修的话,不仅时间花费太长,并且会大大降低消费者本身的使用体验。当然有不少企业专门承接售后服务,做厂商的代理服务商,但这种服务商往往一两年便入不敷出,导致承诺给消费者的质保成为空谈。因为只接一个品牌大概率很难养活公司,但接多个品牌,也意味着需要有精通多个品牌技术的售后人员,成本上同样容易入不敷出,最终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规范行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元器件标准,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有助于智能家居在消费市场的渗透率进一步上升。也有望真正打破国内制约智能家居发展的这堵无形的“墙”。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