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

社保卡应用
推进大数据在就业统计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立体化的就业失业监测网络,实现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主体和劳动者个体全覆盖,全面反映就业增长、失业水平、市场供求状况。

探索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助力人力资源管理的变革与转型升级,将大数据科学的实践应用于人力资本领域,是提升人才战略既实用又有效的革命性思维和规范性工具。在“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里,指出:

推进大数据在就业统计监测领域的应用。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立体化的就业失业监测网络,实现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主体和劳动者个体全覆盖,全面反映就业增长、失业水平、市场供求状况。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统计方法,探索进行就业质量、就业稳定性等方面的分析。

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就业社保便民服务场景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建立就业岗位调查制度,完善城镇新增就业、登记失业统计制度。加强就业大数据分析,加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流动就业状况和市场招聘需求变化跟踪。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目前,我国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较为明显,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绝大部分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建设仍然存在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系制度的不完善

缺少符合本地环境的公共就业管理与运营服务体系,无法长效掌握人力资源信息和劳动力就业状况,未能提供科学的数据决策依据,难以开展精准就业服务和快速部署落实各项就业优先政策。

二、工具的智能化落后

缺少统一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工具,基层服务网络未打通,未能高效指挥调度基层人员执行工作,部分工作重复开展,就业服务工作压力大,效率低下。

三、技术的严重滞后

缺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在政务服务的充分运用,数字化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形式单一,对象难以精准触达,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四、资源的极度缺乏

缺少优质的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如:上规模的发达用工城市优质岗位资源、培训资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未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高质量就业,未能有效解决本地企业长期稳定的用工需求;

从以上相关状况可以看出,打通实现数据从上到下的通道,构建同一服务体系运行的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实现分工可以上下协同,数据共享的公共就业服务管理体系显得非常尤为必要。

为此,德生科技积极响应国家就业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一系列政策行动,以数据底座建设为基础,通过搭建人力资源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服务体系。各级单位同在一套体系平台下开展工作,自下而上实现数据层层同步,自上而下支持任务的快速部署、统一调度,以此探索开展“大数据+互联网”的公共就业服务。

1、数据治理服务为基础

通过数据治理平台,对不同来源的各类数据进行快速的归集、清洗、融合、标签化分类和存储,形成可支撑各类服务场景应用的数据底座。

2、“市-县-乡-村”多级联动大数据平台搭建

通过搭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自下而上实现数据层层同步,自上而下支持业务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即时掌握各级劳动力总体情况、业务监控、快速精准找人、快速生成报告助力高效决策等一系列大数据服务。

3、劳动力资源信息调查服务

依托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工具,构建“市-县-乡-村”多级联动的服务体系,建立常态化数据采集、更新、应用和管理机制,全面掌握劳动力基本情况。

4、招聘会运营服务

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开展多形式、精准匹配的招聘会,并依托市-县-乡-村联动服务体系,搭建“农村劳务经纪团队(线下)+专属客服顾问团队(线上)”的服务网络,实现高质量、可持续运营的招聘会服务。

5、公共就业渠道建设与运营

通过建立公共就业服务渠道,如就业服务小程序/APP、公共就业网、自助服务终端等,为求职者、用工企业提供线上就业服务,并通过大数据+互联网方式开展公共就业运营服务。

目前,德生科技通过为人社部门搭建人力资源大数据服务分析应用平台等工具,构建“市-县-乡-村”多级联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并建立常态化数据采集、更新、应用和管理机制,全面掌握劳动力基本情况。积极探索“大数据”+人力资源服务新模式,为城市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提供全新的举措。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