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会取代人类?别急,“相亲相爱”会让生活更美好

唐玮婕
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基础架构,在普惠化方面依赖于基础平台的发展。AI和产业融合才刚刚起步,会有各种曲折、挫折、瓶颈,但AI进入生活和生产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勇于拥抱机遇和挑战,让AI赋能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2345截图20211028093243.png

“相亲相爱的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一定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在昨天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瞰见”对话科创人物现场,伦琴医疗董事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冯晓源教授对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做出了精彩的阐述,他认为人工智能处理规律和逻辑问题,人类智慧处理创新和人性问题,人类智慧和人工智能具有互补性。

在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徐云程看来,随着AI的不断落地,技术真正嵌入生活的各个场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痛点,需要进一步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不断完善智能时代的新基建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商业向善逐渐成为主流的数智化时代,企业必须建立法律、伦理、技术三位一体的LET数据合规体系。值得注意的是,法律、伦理、技术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中,并且企业自身业务、人员、生态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若试图用静止的、一次性的体系来指导未来发展相当危险。

中科智云CEO兼首席科学家魏宏峰则认为,人工智能是新基建的基础架构,在普惠化方面依赖于基础平台的发展。AI和产业融合才刚刚起步,会有各种曲折、挫折、瓶颈,但AI进入生活和生产是必然趋势。我们要勇于拥抱机遇和挑战,让AI赋能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智慧医疗上,冯晓源认为,智慧医疗带来的变化绝不仅限于医疗技术领域,可能会涉及医疗生态的改变,“是医疗生态圈的革命”。智慧医疗致力于解决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疗可及性和公平性、医生个体差异和效率、医疗健康产品拉动消费等方面的问题,他说,医学应当有温度,智慧医疗是人类智慧利用新科技在医学方面的能力延伸,可以让医生回归人性关怀,让健康更有保障,让人类的生活更惬意。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系主任张诚教授表示,好的人工智能管理人才比好的技术专家更稀缺,他们需要对人工智能技术和企业管理都有丰富的经验和深邃的理解,才能全面理解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把握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甚至竞争优势的途径和步骤,最后从全局出发,创造性地规划和执行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战略。

THEEND

最新评论(评论仅代表用户观点)

更多
暂无评论